脑部垂体瘤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检查和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分辨率高,可显示肿瘤情况;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钙化有优势但软组织分辨率低。内分泌功能检查包括激素水平测定,如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相关激素测定,还有动态功能试验如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可发现肿瘤对视神经的影响。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优势:MRI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极高,是诊断垂体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垂体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通过T1加权像、T2加权像等不同序列的成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有无出血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都适用,尤其是对于儿童垂体瘤患者,MRI相对X线等检查辐射更小,更适合长期随访观察。
检查过程:患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部进入磁共振扫描仪内,检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噪音,但一般可以通过佩戴耳塞等方式减轻不适。检查时间通常在15-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垂体瘤的复杂程度和扫描序列而定。
2.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应用情况:CT对于垂体瘤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于发现垂体瘤内的钙化有一定优势。不过,CT的软组织分辨率不如MRI,对于微小垂体瘤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患者病情危急,无法进行MRI检查时,可先进行CT初步筛查。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进行MRI增强检查的患者,可能会考虑CT检查,但需要权衡利弊。
二、内分泌功能检查
1.激素水平测定
垂体相关激素:
生长激素(GH):通过检测血液中的GH水平,可以辅助诊断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例如,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往往会有GH水平升高,且口服葡萄糖抑制试验结果异常。不同年龄的人群GH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和成人的正常GH水平有差异,需要根据相应的年龄标准来判断是否异常。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可能影响内分泌节律的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泌乳素(PRL):泌乳素型垂体瘤是较为常见的垂体瘤类型,通过测定血清PRL水平来诊断。女性正常PRL水平一般在非妊娠状态下小于40μg/L,男性小于20μg/L,垂体瘤患者往往会出现PRL显著升高,可高达几百甚至上千μg/L。对于有月经紊乱等症状的女性患者,检测PRL水平尤为重要,同时需要考虑到一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等)可能会影响PRL水平,在检查前需要详细告知医生用药史。
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对于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会出现TSH升高,同时T3、T4异常的情况。通过检测这些激素水平,可以判断垂体瘤是否影响了甲状腺功能,不同年龄阶段的甲状腺激素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成人有差异,需要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值来评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ACTH型垂体瘤会导致ACTH和COR水平异常,通过检测血液中的ACTH和COR水平以及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可以辅助诊断。不同性别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皮质醇水平有波动,女性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皮质醇水平也有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异常。
2.动态功能试验
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主要用于诊断生长激素型垂体瘤。让患者口服75g葡萄糖后,分别于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测定血清GH水平,正常情况下,口服葡萄糖后GH会被抑制至<1μg/L,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GH不被抑制或抑制不完全。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进行该试验时需要谨慎,避免因口服葡萄糖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三、眼科检查
1.视力、视野检查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等设备检测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垂体瘤患者由于肿瘤压迫视神经,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不同年龄的正常视力范围不同,儿童的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完善,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对应的正常视力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视力异常。
视野检查:常用的有周边视野检查和中心视野检查等。垂体瘤患者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有双颞侧偏盲等,通过视野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对视神经的压迫情况。对于一些工作需要精细视力和视野的人群,如飞行员、司机等,垂体瘤导致的视力视野异常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因此及时进行视野检查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