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并非都为恶性肿瘤,依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分IIV级,I、II级属低级别,恶性程度相对低,III、IV级为高级别,恶性程度高。影响其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年轻者预后相对好)、肿瘤部位(脑干等重要功能区预后差)、分子病理特征(如IDH基因突变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者预后相对好)。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要兼顾肿瘤控制与生长发育;老年人因常合并慢性病,需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身体差时可保守支持治疗;孕妇情况特殊,手术、放疗、化疗对胎儿影响大,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
一、脑胶质瘤是恶性肿瘤吗
脑胶质瘤并非都属于恶性肿瘤,它存在不同的分级,恶性程度也有所差异。
1.分级标准:目前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脑胶质瘤分为IIV级。
2.各级别性质
I级:属于低级别胶质瘤,具有生长缓慢的特点,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形态相对接近正常细胞,边界较为清晰,通常可通过手术全切而获得较好的预后,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较低,甚至部分可视为良性病变。例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于小脑等部位,手术全切后患者长期生存率较高。
II级:也属于低级别胶质瘤,肿瘤细胞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异型性,生长速度比I级稍快,虽然部分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可能有较好的缓解期,但复发风险相对I级有所增加,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进展为更高级别的胶质瘤。
III级:为间变性胶质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较高,容易侵犯周围脑组织,术后容易复发,且常需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IV级:是高级别胶质瘤,恶性程度极高,以胶质母细胞瘤最为常见。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具有高度侵袭性,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生长迅速,预后极差。即使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也较短。
二、影响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因素
1.年龄: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年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这可能与年轻患者身体机能较好,对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耐受性更强有关。例如,儿童脑胶质瘤患者如果是低级别胶质瘤,通过合理治疗,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身体对治疗的耐受力较差,且高级别胶质瘤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所以预后相对较差。
2.肿瘤部位:如果肿瘤位于脑干等重要功能区,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即使是低级别胶质瘤,也可能因影响重要神经功能而导致严重后果,且术后复发风险高,预后不佳。而位于大脑相对“哑区”的胶质瘤,手术全切的可能性较大,预后相对较好。
3.分子病理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胶质瘤存在多种分子遗传学改变,这些改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例如,IDH基因突变型的胶质瘤患者,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其预后相对IDH野生型更好。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也影响胶质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甲基化阳性的患者对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更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脑胶质瘤的治疗不仅要考虑控制肿瘤,还要尽量减少治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手术方面,要精准评估手术对神经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等的潜在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放疗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因此对于低龄儿童,应严格掌握放疗适应证,尽可能推迟放疗时间或采用低剂量、精准放疗技术。化疗药物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手术及放化疗的风险。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放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考虑采取相对保守的支持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变化,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孕妇:孕妇患脑胶质瘤的情况较为特殊。手术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流产、早产等,且麻醉药物的使用也需要谨慎评估。放疗对胎儿有明确的致畸作用,一般在孕期应避免。化疗药物多数也具有致畸性,只有在充分权衡利弊,且孕周合适时,才可能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整个孕期需要多学科团队(包括神经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等)共同协作,制定最有利于母婴安全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