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乳房红肿(约80%患者早期出现,不同年龄段表现病理基础相同)、疼痛(常见且突出,哺乳时加剧,哺乳姿势不当等会加重,有病史者更敏感)、肿块(约70%患者可触及,大小不一,不同年龄段触及情况有差异,有既往史者形成更迅速);全身症状有发热(约85%患者出现,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休息营养等影响发热,有基础病者发热复杂)、全身不适(约70%患者存在,不同年龄段程度有差异,劳累睡眠差等加重,有慢性病者易被掩盖)。
一、局部症状
1.乳房红肿
乳腺炎早期,患侧乳房会出现局部红肿现象,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乳房组织充血、水肿。红肿区域的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触摸时能感觉到发热,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差异。例如,在一项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约80%的患者早期会出现乳房不同程度的红肿表现,红肿范围大小不一,可能从局部小范围逐渐扩大。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乳房红肿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轻哺乳期女性可能因对自身身体变化更为敏感,能更早察觉乳房的异常红肿情况。而有过多次哺乳期经历的女性,可能因有一定经验,对红肿的察觉时间相对较早,但总体表现的病理基础是相同的,即炎症引起的局部组织反应。
2.疼痛
乳房疼痛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常见且突出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胀痛、刺痛或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由于婴儿的吸吮动作会刺激患侧乳房,疼痛往往会加剧。比如,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疼痛程度可从轻微胀痛到难以忍受的剧痛不等。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若哺乳期女性哺乳姿势不正确,会加重乳房疼痛。例如,婴儿含接乳头不当,会使乳房局部受到过度的机械刺激,从而加重炎症部位的疼痛。对于有乳腺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哺乳期时乳房疼痛可能相对更敏感,这与既往炎症导致的乳房组织损伤及神经敏感性变化有关。
3.肿块
患侧乳房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肿块的大小因人而异,小的肿块可能如黄豆大小,大的肿块可累及乳房的大部分组织。在炎症初期,肿块可能伴有触痛,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逐渐增大,并且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可能会更加明显。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70%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能触及乳房肿块。
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肿块的触及情况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女性乳房组织相对致密,可能在触摸时对肿块的感知相对不那么容易,但通过仔细的乳房检查仍可发现。而年龄稍大、乳房组织相对松弛的哺乳期女性,可能更容易触及肿块。有乳房疾病既往史的哺乳期女性,在发生急性乳腺炎时,肿块的形成可能更为迅速,这与乳房局部的病理基础改变有关。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发热,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全身性表现,是由于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例如,临床统计发现,约85%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的幅度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炎症越严重,体温升高可能越明显。
对于哺乳期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发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哺乳期女性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好时,发热可能相对较轻;而年龄较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哺乳期女性,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从生活方式方面来看,若哺乳期女性休息不足、营养状况较差,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导致发热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有基础疾病的哺乳期女性,在发生急性乳腺炎时,发热可能会更为复杂,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体温变化及病情进展。
2.全身不适
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发热等情况也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所以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不愿意活动。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一项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约7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症状,包括乏力、精神差、食欲下降等。
在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中,全身不适的表现程度可能有差异。年轻哺乳期女性可能因为自身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全身不适症状相对较轻;而年龄较大的哺乳期女性,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减退,全身不适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生活方式方面,若哺乳期女性过度劳累、睡眠质量差,会加重全身不适的症状。有慢性疾病的哺乳期女性,在发生急性乳腺炎时,全身不适可能会被慢性疾病的症状所掩盖,需要医生仔细鉴别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