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分期各指标有哪些
尿毒症分期及相关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钙血磷、血红蛋白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有特殊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人群在尿毒症分期及应对上各有特点,需根据不同情况监测相关指标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尿毒症分期及相关指标
(一)肾功能分期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1.肾小球滤过率(eGFR)
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约为80-120ml/(min·1.73m2)。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提示肾功能受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可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其中尿毒症阶段一般对应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1.73m2)。例如,大量研究表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与尿毒症患者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它能反映肾脏排出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2.血肌酐(Scr)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生的产物,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正常男性血肌酐范围约为53-106μmol/L,女性约为44-97μmol/L。在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会升高,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排出减少。但血肌酐水平受肌肉量等因素影响,比如肌肉发达的人血肌酐基础值可能偏高,不过一般来说,血肌酐升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的轻重。随着病情进展到尿毒症期,血肌酐会显著升高,通常会大于707μmol/L。
3.尿素氮(BUN)
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肝脏生成,经肾小球滤过排出。正常成人尿素氮范围约为3.2-7.1mmol/L。当肾功能不全时,尿素氮不能正常排出而在体内潴留,导致血尿素氮升高。但血尿素氮升高还受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单独血尿素氮升高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肾功能,常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在尿毒症期,血尿素氮会明显升高。
4.血钾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钾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危险情况之一。例如,当肾小球滤过率极低时,钾离子排出减少,血钾水平会逐渐升高,需要密切监测血钾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5.血钙、血磷
正常血钙浓度约为2.25-2.58mmol/L,血磷约为0.87-1.45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常出现低钙高磷血症。肾脏受损后,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影响钙的吸收,同时磷排出障碍导致血磷升高,低钙又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一系列问题。
6.血红蛋白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约为120-160g/L,女性约为110-150g/L。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贫血,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会使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机能。
二、不同分期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尿毒症患者
儿童尿毒症患者在分期指标上可能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儿童的肌肉量相对成人少,血肌酐基础值可能偏低,但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仍需依据专业的儿科肾功能评估方法。儿童尿毒症患者更需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物质代谢和激素平衡,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在监测指标时要考虑儿童的正常生理范围,对于血钾等指标的异常更要及时处理,因为儿童对高钾血症等的耐受性更差,可能更快出现严重并发症。
(二)老年尿毒症患者
老年尿毒症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指标监测上,血肌酐等指标受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影响,其肾功能下降的评估需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能更隐匿,要更密切监测血钾、血钙、血磷等指标。同时,老年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在处理尿毒症相关问题时要更加谨慎,比如在透析治疗等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
(三)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高蛋白饮食人群可能血尿素氮基础值相对偏高,需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来辅助评估肾功能。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功能指标,这类人群在监测尿毒症相关指标时要更加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便更准确评估自身肾功能情况,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
(四)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糖尿病患者,本身易并发糖尿病肾病,在评估尿毒症分期时,除了上述常规指标外,还要关注糖尿病相关的尿蛋白等指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情况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结合糖尿病病史进行综合的肾功能分期判断和指标监测。高血压患者并发肾损害时,血压控制情况也会影响肾功能指标,在监测尿毒症分期指标时要同时关注血压控制情况对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