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尿毒症
预防尿毒症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二是合理饮食,根据肾功能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盐分及磷钾摄入;三是适量饮水并避免憋尿,维持肾脏正常功能;四是定期进行肾功能和尿液检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五是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使用药物前了解肾毒性,合理用药并监测肾功能。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多项研究显示,良好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尿毒症发生风险。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长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病史的高血压患者,都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一般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控制在低于130/80mmHg。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高血糖会损伤肾脏血管和神经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发生尿毒症的概率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目标不同,年轻糖尿病患者需尽量接近正常血糖范围,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放宽但也要避免血糖过高过低波动过大,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二、合理饮食
1.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对于肾功能正常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维持在0.8-1.0g/kg体重;对于肾功能减退者,需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减少植物蛋白摄入,因为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同年龄人群对蛋白质需求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保证质量和一定量,但肾功能异常时也需相应调整;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在控制蛋白质摄入时要注意保证身体基本营养需求。
2.限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6g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肾脏负担。不同性别对盐分摄入的耐受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因素会有影响,老年人肾脏调节功能减退,更需严格控制盐分摄入。过多盐分摄入还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影响肾脏功能。
3.控制磷和钾的摄入: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磷和钾的摄入。高磷饮食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问题,加重肾脏损害,含磷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应限制摄入;高钾饮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需根据血钾水平适当限制,不同病史患者如合并高钾血症则更要严格控制钾摄入。
三、适量饮水与避免憋尿
1.适量饮水:保持适量饮水可维持肾脏正常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一般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ml左右,但也需根据个体情况,如出汗量、肾功能等调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促进新陈代谢,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饮水需适量,避免夜间尿频影响休息。
2.避免憋尿: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增高,尿液反流至肾脏,容易引起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进而增加尿毒症发生风险。无论哪个年龄、性别,都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有相关病史如泌尿系统感染等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憋尿,防止病情加重及引发肾脏并发症。
四、定期体检
1.肾功能检查: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检测,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功能异常。不同年龄人群体检频率可有所不同,年轻人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更要增加检查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肾脏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2.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血尿等肾脏病变的早期迹象,尿常规检查是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通过尿常规可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问题。各年龄、性别人群都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尤其是有家族肾脏疾病史、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肾脏药物等人群,更要关注尿液检查结果,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五、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
1.了解药物肾毒性:在使用药物前,要了解药物是否具有肾毒性。常见的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肾毒性的易感性不同,儿童肾脏发育尚未成熟,更易受到肾毒性药物的损害,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明确肾毒性的药物;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更要谨慎评估肾毒性风险。
2.合理用药: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时需考虑对肾脏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