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手术后发烧需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原因包括术后吸收热、感染、中枢性发热、药物热;应每46小时监测体温,采用腋下、口腔或直肠等正确测量方法;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等非药物措施,超过38.5℃或有明显不适时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降温,特殊人群用药需注意;针对不同原因,术后吸收热物理降温即可,感染需检查明确病原体并选敏感抗生素治疗,中枢性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热需停药并抗过敏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处理时各有注意事项;若发烧持续久、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明确发烧原因
1.术后吸收热:脑肿瘤手术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可引起吸收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多在术后3天内出现,这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正常生理反应。
2.感染:是术后发烧的常见原因,可能发生在手术切口、肺部、泌尿系统等部位。肺部感染常见于长期卧床、咳痰无力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等操作有关;手术切口感染则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等。
3.中枢性发热:由于手术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这种发热一般体温较高,且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差。
4.药物热:使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药物热,停药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二、监测体温
1.测量频率:术后应密切监测体温,一般每46小时测量一次。如果体温波动较大或持续升高,应增加测量次数。
2.正确测量方法:可采用腋下、口腔或直肠测量体温。腋下测量时,应将体温计夹紧,测量时间为510分钟;口腔测量时,应将体温计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测量时间为35分钟;直肠测量时,应将体温计涂上润滑剂,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间为3分钟。
三、非药物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低于38.5℃的患者,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为1015分钟。
冰袋冷敷: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降低环境温度: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60%,可使用空调调节环境温度。
2.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对于不能自主饮水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调整饮食: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四、药物降温措施
1.适用情况:当体温超过38.5℃或患者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可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2.常用药物: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3.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用药应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过量用药。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应谨慎,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五、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措施
1.术后吸收热: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体温可在35天内自行恢复正常。
2.感染:应及时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病原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对感染部位的护理,如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鼓励患者咳痰等。
3.中枢性发热:主要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冰帽、冰毯等,也可使用冬眠合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热: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术后发烧时,应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由于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体温容易波动,物理降温时应注意避免体温过低。同时,儿童用药剂量应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计算,避免过量用药。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发烧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在降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防止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术后发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物理降温时,应避免使用冰袋冷敷腹部,以免引起子宫收缩。
4.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发烧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在治疗发烧的同时,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七、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发烧持续时间较长、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