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怕冷怕风表现、其他伴随症状上的区别,不同人群(儿童、老年、特殊生活方式人群)的相关特点及应对,以及预防和非药物干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区分两者在多方面的不同并给出相应应对及预防措施。
一、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在怕冷怕风表现上的区别
(一)风寒感冒的怕冷怕风特点
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之邪所致,患者一般会出现明显的怕冷症状,且往往需要加衣被、靠近热源等才能缓解,同时伴有明显怕风,风吹时不适感加重。从中医理论角度,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肌表失于温煦,故怕冷明显,而风寒束表,腠理闭塞,风邪裹挟寒邪侵袭,导致怕风显著。在现代医学相关研究中,从机体的应激反应来看,风寒感冒时机体的体温调节可能出现异常,体表血管收缩,散热减少,从而加重怕冷表现,而对外界风的刺激更为敏感,是因为风寒之邪影响了体表神经末梢对风刺激的感知阈值等。例如,有研究发现风寒感冒患者在受到冷风刺激时,皮肤温度下降更快,且肌肉会出现不自主收缩以产热,进一步强化怕冷怕风的表现。
(二)风热感冒的怕冷怕风特点
风热感冒通常是外感风热之邪引起,患者怕冷表现相对较轻,一般不会有明显需加衣被等情况来缓解,怕风程度也较风寒感冒轻。中医认为风热之邪侵袭,卫气被郁,但其热性为主,所以怕冷不若风寒感冒明显,且风为阳邪,与热邪相搏,怕风表现相对缓和。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风热感冒时机体的炎症反应等情况使得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状态与风寒感冒不同,体表血管相对处于相对扩张或调节状态,散热相对容易,所以怕冷不重,对风的敏感程度也低于风寒感冒。比如相关研究显示风热感冒患者在相同风刺激下,皮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肌肉不自主收缩现象也相对少见。
二、其他伴随症状辅助鉴别
(一)风寒感冒的其他伴随症状
除怕冷怕风外,风寒感冒还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咳嗽咯白稀痰、头痛、周身酸痛等症状。鼻塞流清涕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失宣肃,津液上犯鼻窍,故为清涕;咳嗽咯白稀痰是由于寒邪犯肺,肺失宣降,津液凝聚成痰;头痛、周身酸痛是因为风寒之邪凝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二)风热感冒的其他伴随症状
风热感冒多有发热较重、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咯黄稠痰、咽喉红肿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等表现。发热较重是因风热之邪为阳邪,易致阳热亢盛;鼻塞流黄浊涕是风热之邪熏蒸鼻窍,灼津为涕;咳嗽咯黄稠痰是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炼液为痰;咽喉红肿疼痛是风热上攻咽喉,气血壅滞。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人群
儿童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在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时,怕冷怕风的表现可能更易受影响。比如幼儿风寒感冒时,怕冷表现可能更突出,且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蜷缩等方式来体现不适。在护理上,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但需避免过度保暖导致出汗后再次受凉。对于儿童风热感冒,怕冷相对不明显,但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风热感冒易出现较高热,且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风寒感冒时怕冷怕风可能更为持久和明显,且容易因怕冷怕风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因保暖不当导致关节疼痛加重等。在应对时,要注重保暖的适度性,可选择柔软、保暖性好的衣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对于老年风热感冒,虽然怕冷不重,但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预防病情向严重方向发展,比如密切关注呼吸、体温等情况。
(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从事户外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若感受风寒之邪,因体力消耗大,怕冷怕风表现可能更显著,且由于出汗多,风寒之邪更易侵袭。这类人群在感冒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同时做好保暖措施。而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的人群,室内外温差大,易感受风热之邪,怕冷怕风表现相对不典型,但可能会有咽喉不适等风热感冒的前期表现,这类人群要注意合理调节室内温度,避免频繁出入温差过大的环境。
四、预防及非药物干预建议
(一〕生活方式调整预防
无论是预防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要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机体免疫力。适度运动也很重要,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在饮食方面,风寒感冒预防时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生姜、葱白等,有散寒作用;风热感冒预防时可选择一些清热食物,如绿豆、苦瓜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食用导致脾胃不适。
(二)非药物干预缓解
当出现怕冷怕风等感冒前驱症状时,对于风寒感冒,可采用热敷颈部、背部等方法,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怕冷;也可饮用生姜红糖水,有辛温解表的作用。对于风热感冒,可适当用金银花、菊花泡水饮用,有清热疏风的效果,但要注意体质虚寒者慎用。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