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情况,其原因包括胚胎因素(如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不良)、母体因素(如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生殖器官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创伤因素、药物或环境因素等),不同人群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不同,先兆流产发生风险及相关影响因素有别,需关注相关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情况。
二、先兆流产的原因
(一)胚胎因素
1.染色体异常:这是导致先兆流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例如,夫妻任何一方染色体异常,都可能遗传给胚胎,引起胚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先兆流产。据相关研究统计,约50%-60%的早期自然流产是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所致,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大的孕妇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异常的概率增加。
2.胚胎发育不良:如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导致其自身发育出现问题,也可引发先兆流产。
(二)母体因素
1.全身性疾病
感染:孕妇若发生严重感染,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兆流产。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等,同时也易引发先兆流产。
其他疾病:患有严重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时,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传输,从而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比如,患有严重高血压的孕妇,血压控制不佳时,胎盘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胚胎供血不足,易出现先兆流产。
2.内分泌异常
黄体功能不全:女性黄体分泌的孕酮对维持妊娠至关重要。若黄体功能不全,孕酮分泌不足,不能满足胚胎着床和发育的需求,就容易引起先兆流产。有研究表明,约20%-30%的先兆流产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都可能影响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会对妊娠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
3.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的抗体会攻击胚胎,导致先兆流产。例如,母儿血型不合等免疫因素异常时,可能引发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出现先兆流产症状。
4.生殖器官异常
子宫畸形:如子宫纵隔、双角子宫等子宫畸形情况,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空间,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例如,子宫纵隔的孕妇,由于宫腔形态异常,胚胎着床后容易因空间不足等原因发生先兆流产。
宫颈内口松弛:孕妇宫颈内口松弛时,在妊娠中晚期,随着胎儿和羊水的增长,宫腔压力增加,宫颈口难以维持紧闭状态,容易导致胎膜早破,进而引发先兆流产。这种情况多见于曾有宫颈手术史等的孕妇。
5.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酗酒:孕妇吸烟或大量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等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概率。有研究发现,孕妇每天吸烟超过10支,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的孕妇;长期大量饮酒的孕妇,胚胎发育异常及先兆流产的风险也显著升高。
过度劳累:孕妇过度劳累,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功能,从而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例如,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熬夜的孕妇,更易出现先兆流产相关症状。
6.精神心理因素:孕妇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胚胎的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比如,一些孕妇在得知怀孕后过度担忧胎儿的健康状况,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能引发先兆流产。
7.创伤因素:孕妇腹部受到撞击、摔倒等创伤时,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先兆流产。例如,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摔倒,腹部受到外力冲击,就有可能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的表现。
8.药物或环境因素:孕妇接触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或服用某些可能导致流产的药物,都可能引发先兆流产。例如,孕妇接触过量的铅等重金属,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某些具有堕胎作用的中药等也可能对妊娠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和相关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例如,高龄孕妇(年龄≥35岁)由于卵子质量下降,胚胎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增加,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流产的可能性也更大;长期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其发生先兆流产的几率明显高于生活方式健康的孕妇等。在面对先兆流产相关情况时,不同人群都需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关注上述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