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症状有什么
慢性肾炎可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水肿有多种表现形式及发生机制,相关指标可反映病情;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有泡沫等,指标可评估程度及来源;血尿分肉眼和镜下,指标可助区分来源及严重程度;高血压与多种因素有关,指标可监测血压情况;肾功能损害早期有非特异性症状,晚期有贫血、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需关注。
一、水肿
1.表现形式:慢性肾炎患者水肿可表现为晨起眼睑、颜面水肿,也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其发生机制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代谢和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需密切观察水肿程度变化,因为严重水肿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肺功能;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水肿情况可能受激素影响而有波动;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的患者,水肿往往更易出现且不易消退,而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水肿可能提示病情控制不佳,需及时评估肾功能等指标。
2.相关指标及意义:尿常规检查可见尿蛋白增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正常范围,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漏出增多;血生化检查可能出现白蛋白降低等情况,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白蛋白降低会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进而加重水肿。
二、蛋白尿
1.表现与机制:蛋白尿是慢性肾炎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尿液中可出现泡沫,且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这是因为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功能障碍,使得蛋白质从尿中排出。不同年龄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蛋白尿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阻碍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蛋白尿情况可能因身体生理变化而加重,需特别关注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的患者,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已受到较明显损害,需积极控制相关因素保护肾脏功能。
2.相关指标及意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定量结果能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的大致情况;尿蛋白电泳等检查可帮助判断蛋白尿的来源是肾小球性还是肾小管性等,对明确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血尿
1.表现与分类: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等外观;镜下血尿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尿中红细胞增多。其发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血尿需警惕是否合并泌尿系统肿瘤等其他疾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相对升高;男性患者若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血尿可能提示慢性肾炎合并泌尿系统其他病变的风险增加;有过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血尿可能是慢性肾炎病情活动或感染复发等情况的表现,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2.相关指标及意义: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区分血尿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异常,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正常;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反映血尿的严重程度,为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四、高血压
1.发生情况与机制: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其发生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在儿童慢性肾炎患者中,高血压可能影响其血压调节中枢的发育和血管功能,需密切监测血压以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等特殊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变化,血压可能波动较大,需注意血压的控制和病情的观察;有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高血压往往更难控制,且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需要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生活方式。
2.相关指标及意义:血压测量是最直接的监测指标,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能更准确反映血压水平;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在24小时内的波动情况,对于评估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以及指导降压药物的选择等有重要意义。
五、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
1.早期表现:早期可能出现乏力、疲倦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废物排出障碍,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全身状态。对于儿童患者,乏力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以往能完成的活动;老年患者出现乏力等症状时,需警惕肾功能逐渐减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指标;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出现乏力等情况更应关注是否是肾功能损害导致代谢紊乱引起。
2.晚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等症状。贫血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所致;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恶心、呕吐是因为体内毒素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儿童晚期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治疗;女性患者在这些晚期表现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更需要精心的护理和治疗关注;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肾功能损害晚期出现的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需特别注意监测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