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是怎么回事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及阵发性下腹痛等先兆,原因包括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母体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不良生活方式)、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初期少量暗红或血性白带)和腹痛(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超声、孕激素测定等辅助检查;处理原则为一般处理(适当休息、禁性生活、心理疏导)和保胎治疗;预后有继续妊娠或发展为难免流产等情况;高龄、有不良孕产史、生活方式不良的孕妇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先兆流产的定义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其关键在于妊娠尚未达到28周,有流产的征兆,但尚未发展为不可避免的流产。
二、先兆流产的常见原因
1.胚胎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无论是精子还是卵子的染色体异常,都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例如,精子携带异常染色体与卵子结合后形成的胚胎,其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无法正常发育,进而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先兆流产表现。
2.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孕妇患有严重感染、高热疾病时,病原体毒素或高温可通过胎盘影响胚胎发育,导致先兆流产。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胚胎发育障碍。此外,孕妇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也会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环境,增加先兆流产的风险。例如,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和发育。
生殖器官异常:子宫畸形(如纵隔子宫、双角子宫等)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生长空间;宫颈重度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可导致胎膜早破,引发先兆流产。比如,宫颈内口松弛的孕妇,随着妊娠进展,宫腔压力增加,容易出现胎膜早破,进而引起流产。
免疫功能异常:孕妇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体内产生抗磷脂抗体等自身抗体,会攻击胎盘绒毛血管,影响胎盘血供,导致胚胎缺血缺氧,引发先兆流产。
不良生活方式:过量吸烟、酗酒,过度饮用咖啡等,其中的有害物质可影响胚胎发育。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也会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例如,孕妇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中,甲醛会对胚胎造成毒害,导致先兆流产。
3.父亲因素:精子染色体异常可使胚胎染色体异常,从而引发先兆流产。虽然父亲因素导致先兆流产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三、先兆流产的临床表现
1.阴道流血:初期为少量阴道流血,颜色可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流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随着病情发展,阴道流血量可能增多。
2.腹痛:可表现为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孕妇仅感腰部酸胀,而部分孕妇腹痛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下坠感。
四、先兆流产的诊断
1.病史询问:详细询问孕妇的停经时间、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等。例如,明确阴道流血是从何时开始,量的变化情况,腹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等。
2.体格检查: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宫颈是否扩张,胎膜是否破裂等。同时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是否相符。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如孕囊的形态、位置,有无胎心搏动等。正常情况下,妊娠6-7周可见胎心搏动。如果超声提示胚胎发育与孕周不符,或有孕囊周围出血等情况,有助于先兆流产的诊断。
孕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酮水平,孕酮水平较低时,提示可能存在先兆流产的风险。一般来说,孕酮值低于一定水平(如孕早期孕酮<15ng/ml)时,先兆流产的可能性增大,但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五、先兆流产的处理及预后
1.处理原则
一般处理:孕妇需要适当休息,禁止性生活。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因为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先兆流产的病情,应让孕妇保持心情舒畅。
保胎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进行保胎,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例如,对于黄体功能不足的孕妇,可补充孕激素。但药物的使用需谨慎评估,确保在科学依据下进行。
2.预后
经过适当处理后,部分孕妇可以继续妊娠,胚胎发育正常。但也有部分孕妇会发展为难免流产。如果胚胎本身存在严重染色体异常等不可逆因素,往往难以保胎成功。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升高,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孕妇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早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监测。
2.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此类孕妇再次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较高。在孕期需要更加严密地进行产前监测,包括超声检查、孕激素测定等,一旦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保胎等相关处理。
3.生活方式不良的孕妇:如长期吸烟、酗酒的孕妇,需要严格改变生活方式,远离有毒有害环境,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加强对胚胎发育情况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