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分期
慢性肾病分为5期,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且有肾损伤证据,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伴肾损伤证据,3期又分3a和3b期、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受损,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肾脏严重受损,5期为肾衰竭需依赖透析等治疗;1-2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3-4期需密切关注病情、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5期患者需重视透析等治疗及多方面综合管理。
一、慢性肾病的分期标准
慢性肾病通常采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情况进行分期,共分为5期:
1.1期: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升高,eGFR≥90ml/(min·1.73m2),且有肾损伤的证据(如尿蛋白阳性等)。肾损伤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先天性肾脏结构异常等。对于儿童来说,不同年龄段正常肾小球滤过率有差异,需根据儿童特定的参考范围来判断是否处于1期。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一般不影响分期的大原则。有基础病史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人群,需要定期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情况来明确分期。
2.2期: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eGFR在60-89ml/(min·1.73m2),伴有肾损伤证据。肾损伤的原因持续存在,比如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炎症长期刺激肾脏,逐渐出现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肾脏功能尚在发育中,判断2期时要考虑儿童肾脏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女性如果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病史,也容易进入该分期,需要注意防护泌尿系统健康。
3.3期:又分为3a期和3b期,3a期eGFR在45-59ml/(min·1.73m2),3b期eGFR在30-44ml/(min·1.73m2)。此阶段肾脏功能已经明显受损,尿蛋白情况可能较为明显。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肾脏血管,容易进入该分期。儿童如果患有遗传性肾脏疾病,如Alport综合征,随着病情进展可能进入3期。女性在更年期后,肾脏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理性下降,需要关注与该分期相关的指标变化。
4.4期: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eGFR在15-29ml/(min·1.73m2)。此时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如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等。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糖尿病肾病如果控制不佳,容易发展到4期。儿童如果是先天性肾脏畸形且未得到有效治疗,也可能进入该分期,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女性如果有长期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也面临进入4期的风险。
5.5期:肾衰竭,eGFR<15ml/(min·1.73m2),也称为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多种慢性肾病发展到晚期都会进入5期,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终末期。儿童如果是严重的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等疾病,可能直接进入5期,这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需要在儿科领域给予特殊的关注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女性在肾衰竭阶段需要考虑自身的生理特点对透析等治疗的影响,如激素水平变化等对透析效果的可能作用。
二、各分期的临床意义及应对要点
1.1-2期
临床意义:此阶段肾脏损伤或滤过率轻度改变,但是已经有信号提示肾脏可能存在问题。对于有家族肾病史的人群,定期监测eGFR和尿蛋白可以早期发现肾病。儿童如果有家族遗传肾病倾向,从幼年时期就需要开始定期检查,因为一些遗传性肾病可能在儿童期就逐渐显现。
应对要点:对于一般人群,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蛋白等不合理饮食的摄入;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儿童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肾脏健康发育,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排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女性要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
2.3-4期
临床意义:肾脏功能已经明显受损,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防止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此阶段意味着糖尿病肾病在进展,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
应对要点:患者需要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以减轻肾脏负担。对于儿童,优质低蛋白饮食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限制蛋白质摄入。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具体药物名称不提及)。女性在该阶段要注意自身激素水平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如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肾脏血流等有一定作用,需要在治疗中综合考虑。
3.5期
临床意义: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病情严重,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应对要点:对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要注意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防治等。儿童进入5期肾衰竭时,需要儿科和肾病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提供适合儿童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关怀。女性在透析治疗中要关注自身的内分泌等变化对透析效果和身体状况的影响,积极配合治疗团队进行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