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什么病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征,发病因慢性肾脏病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结构破坏、功能丧失,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时进入。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症状。诊断靠血液、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要积极治基础病、健康生活、定期体检。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征,发病因慢性肾脏病致肾脏固有细胞受损、结构破坏、功能丧失,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时进入。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症状。诊断靠血液、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对症支持治疗。预防要积极治基础病、健康生活、定期体检。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肾脏病不断进展,肾脏的固有细胞受损,肾脏结构被破坏,肾脏功能逐渐丧失,无法正常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15ml/min/1.73m2以下时,就进入了尿毒症阶段。例如,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如膜性肾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最终进展到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肾脏血管和肾小球,也会逐步走向尿毒症。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体内堆积的毒素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比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升高,会抑制胃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2.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肾脏受损后,排钠排水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同时,毒素堆积会影响心肌功能,导致心力衰竭。长期的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有研究显示,尿毒症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70%-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3.血液系统:常见贫血,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4.呼吸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肺炎。这是因为体内毒素潴留,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同时,水钠潴留可能导致肺水肿。
5.神经系统:可表现为乏力、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等。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传导障碍等。
三、诊断方法
1.血液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一般血肌酐超过707μmol/L,同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还会伴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
2.尿液检查: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等,尿比重降低且固定,多在1.010以下。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见双肾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有助于判断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四、治疗方式
1.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再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一般需要每周进行2-3次,每次透析时间约4小时左右。对于一些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弱,在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老年人对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对于一些行动相对方便、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是一种选择。但腹膜透析患者需要注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尤其是儿童患者,腹膜透析操作相对复杂,需要更加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护理。
肾脏移植: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是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但肾脏移植需要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肾脏移植需要考虑供体的匹配性以及术后免疫抑制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问题。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高血压、改善贫血等。例如,对于高钾血症,可通过限制含钾食物摄入、使用降钾药物等进行纠正;对于贫血,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五、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比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对肾脏的损伤;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限制蛋白质、盐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蛋白食物,同时鼓励适当运动,促进健康成长,降低未来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并及时干预。尤其是有家族遗传肾病史的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