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怎么回事
肾萎缩是肾脏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现象,其原因包括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临床表现有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高血压、贫血等;诊断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肾功能检查;治疗需针对基础病因,保护残余肾功能,防治并发症,且不同人群需考虑相应因素调整方案。
一、引起肾萎缩的原因
1.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肾脏先天较小,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在一些先天性疾病中可见,与遗传等因素有关,从胚胎形成阶段就存在发育缺陷。
2.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的慢性炎症会不断损伤肾小球等肾单位,使肾脏组织逐渐纤维化、萎缩。炎症持续刺激会导致肾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过滤等功能逐渐丧失,随着病情进展,肾脏体积慢慢缩小。例如,一些患者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年后,可能出现肾萎缩情况,这与炎症反复对肾组织的损伤相关,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男性和女性在患病概率上无绝对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阶段对疾病的易感性有别,儿童患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对少见,而中老年人相对多见。
3.高血压性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肾实质缺血、萎缩。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随着时间推移,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都有发生肾萎缩的风险,年龄越大,患高血压时间越长,发生肾萎缩的可能性相对越高,因为长期高血压对血管和肾组织的损伤累积效应更明显。
4.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肾脏缺血性萎缩。肾动脉狭窄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可能导致肾动脉狭窄从而引发肾萎缩;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中青年人群中更易出现,也可导致肾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肾脏。
5.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逐渐挤压正常肾组织,导致肾组织萎缩。多囊肾有家族遗传倾向,不同性别患病概率无显著差异,从儿童期可能就开始出现囊肿,但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多、增大,对肾组织的破坏加重,肾萎缩也会逐渐明显。
二、肾萎缩的临床表现
1.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因为肾脏过滤功能下降,排出的尿液量相应减少;也可能出现尿液成分异常,如蛋白尿、血尿等,这是由于肾单位受损,无法正常过滤和重吸收导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受影响,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激素等的代谢和调节,而成年人可能首先出现乏力、困倦等全身不适症状。
2.高血压:肾萎缩常可引起肾性高血压,因为肾脏缺血会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肾性高血压都可能存在,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就有血压基础问题,肾性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控制难度。
3.贫血:肾脏可以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萎缩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会导致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但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中的血氧供应,导致更明显的不适。
三、肾萎缩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正常肾脏有一定的大小范围,通过超声测量肾脏的长、宽、厚等径线,若径线小于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有肾萎缩。例如,正常成人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超声测量低于此范围需考虑肾萎缩可能。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肾脏大小有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大小范围,所以超声检查时要结合年龄因素判断。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结构,包括肾实质的厚度等情况,对于判断肾萎缩以及明确引起肾萎缩的病因有重要价值。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肾实质是否变薄,肾脏体积是否缩小等。
2.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通常提示肾功能受损,而GFR下降是肾功能减退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肾萎缩导致的肾功能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所以在诊断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四、肾萎缩的治疗原则
1.治疗基础病因:如果是由高血压性肾损害引起,要积极控制血压;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如果是肾动脉狭窄,可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恢复肾动脉血流。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不同,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病因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比如老年人身体耐受性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更谨慎。
2.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控制蛋白质等的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饮食对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保护残余肾功能很重要,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肾功能变化。
3.并发症的防治:对于出现的高血压、贫血等并发症要积极防治。控制高血压可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但要考虑药物对肾脏的影响;纠正贫血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但也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确保安全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