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的常见病因包括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胚胎时期肾脏发育异常致出生时体积小于正常,多见于新生儿及儿童,与遗传有关)、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因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肾灌注减少、肾静脉血栓形成因血液高凝或外伤致肾淤血引发肾萎缩,前者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后者各年龄段均可见,肾病综合征等人群易患)、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因免疫炎症致肾间质纤维化等致肾萎缩,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慢性肾盂肾炎因细菌感染致肾间质纤维化等,女性尤其是育龄期易患)、其他因素(长期尿路梗阻因尿液排出受阻致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引发,尿路结石各年龄段均可见,男性多,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药物性肾损伤因长期用或不当用药物致肾损伤,各年龄段均有,有长期不正规用药史者风险高,老年人更易受影响)。
一、肾萎缩的常见病因
(一)先天性肾发育不全
1.发生机制:胚胎时期肾脏发育异常,导致肾脏体积小于正常,这种情况在出生时即可存在,一般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染色体等基因层面的异常,使得肾脏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出现结构和形态的缺陷,进而引起肾萎缩。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中,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导致肾萎缩的概率相对较高。
2.年龄因素:多见于新生儿及儿童时期,由于胚胎发育阶段的异常在出生后就已显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可较早发现肾脏体积小于正常。
(二)肾血管性疾病
1.肾动脉狭窄
发生机制:各种原因引起肾动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由于动脉管壁脂质沉积、粥样斑块形成,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肾脏血液灌注减少,长期缺血会引起肾实质萎缩。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主要是肾动脉中层平滑肌纤维异常增生,造成肾动脉狭窄,进而影响肾脏血供,引发肾萎缩。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时,随着狭窄程度逐渐加重,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会下降,肾脏实质因长期缺血缺氧而逐渐萎缩。
年龄、性别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以中青年女性更为常见。
2.肾静脉血栓形成
发生机制:各种原因导致肾静脉内血栓形成,如血液高凝状态(如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丢失蛋白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同时抗凝血因子减少,处于高凝状态)、外伤等。肾静脉血栓形成后,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回流,导致肾脏淤血,进而引起肾实质损伤和萎缩。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增加,而抗凝血酶Ⅲ等减少,易发生肾静脉血栓,从而引发肾萎缩。
年龄、疾病因素: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尤其是患有肾病综合征、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以及有外伤史等人群,这些人群因自身的病理状态或外在因素容易出现血液高凝或静脉血流受阻情况,进而诱发肾静脉血栓导致肾萎缩。
(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发生机制: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初始的肾小球炎症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蛋白质等物质漏出,进而引起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和活化,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使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脏体积缩小,发生肾萎缩。例如,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引起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刺激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结构,导致肾萎缩。
年龄、性别因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和女性均有发病,但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青年相对多见,但老年人群也可患病。
2.慢性肾盂肾炎
发生机制: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反复的肾盂肾盏炎症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瘢痕形成,肾脏结构破坏,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和体积,逐渐出现肾萎缩。例如,急性肾盂肾炎若未得到彻底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就可能转变为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萎缩。
年龄、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从而增加慢性肾盂肾炎导致肾萎缩的风险,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四)其他因素
1.长期尿路梗阻
发生机制: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肾脏产生的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引起肾盂积水。长期肾盂积水会使肾盂内压力增高,压迫肾实质,导致肾实质萎缩。例如,尿路结石堵塞输尿管,可引起患侧肾脏肾盂积水,若不及时解除梗阻,长期下去会造成肾萎缩。
年龄、疾病因素:尿路结石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男性相对多见,尤其是有代谢异常、长期饮水少等情况的人群;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前列腺增生可导致尿路梗阻,进而引发肾萎缩。
2.药物性肾损伤
发生机制:某些药物可对肾脏造成损伤,长期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引起肾萎缩。例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长期服用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引起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萎缩。其损伤机制可能与马兜铃酸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有关。
年龄、用药史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长期自行服用不正规中药或使用某些肾毒性西药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尤其是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药物性肾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