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怎么治疗
肾萎缩治疗需先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者用ACEI/ARB等药、优质低蛋白饮食等;高血压肾损害相关者严格控血压、低盐饮食等;肾动脉狭窄相关者可选介入或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可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同时辅助纠正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如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制剂等并注意相关生活方式调整。
一、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1.慢性肾小球肾炎相关肾萎缩:若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需根据病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例如,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应用ACEI或ARB可使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萎缩进展速度减慢,其机制与改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有关。对于伴有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可能会根据情况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评估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在生活方式上,患者应注意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同时要注意摄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感染,因为感染可诱发肾小球肾炎加重,进而影响肾萎缩的进展。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激素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生长发育等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激素可能会对其生长激素分泌等产生影响,要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
2.高血压肾损害相关肾萎缩:对于高血压肾损害导致的肾萎缩,首先要严格控制血压,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选用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临床实践表明,严格控制血压能显著延缓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萎缩的进展。例如,有研究显示,血压控制达标组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明显慢于血压未达标组。患者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肥胖患者需减轻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血压控制和肾损害的改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血压过低,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要缓慢降压,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3.肾动脉狭窄相关肾萎缩:如果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萎缩,可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如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如肾动脉重建术)。介入治疗通过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改善肾脏血流灌注,从而有可能阻止肾萎缩进一步加重。例如,一些研究报道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肾功能有所改善,肾萎缩进展得到延缓。在治疗前需评估患者肾动脉狭窄的程度、部位等情况,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则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控制血压、血脂等,同样要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因为血脂异常也会加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肾脏损害。
二、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当肾萎缩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阶段,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时,可考虑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通过机器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对于老年肾萎缩血液透析患者,要注意血管通路的维护,因为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可能较差,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内瘘,并注意保护内瘘,避免内瘘受压、感染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因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可通过调整透析间期的饮食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使用营养补充剂。
2.腹膜透析:腹膜透析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式,利用患者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体内毒素和水分的清除。对于儿童肾萎缩患者,如果适合腹膜透析,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腹膜透析方案,注意透析液的量和浓度要根据儿童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腹膜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阶段,腹膜透析可能会对其营养吸收和腹膜超滤等功能产生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腹腔感染的预防,保持腹腔清洁,严格执行腹膜透析操作规范,如换液时的无菌操作等,一旦发生腹腔感染要及时治疗,否则会影响腹膜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其他辅助治疗
1.纠正贫血:肾萎缩患者常伴有肾性贫血,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证实,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肾性贫血患者,除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外,还需注意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要根据患者的铁代谢情况调整铁剂用量,如检测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来指导铁剂补充。在生活方式上,贫血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贫血导致的头晕等不适引起跌倒等意外。
2.纠正钙磷代谢紊乱:肾萎缩患者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表现为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可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等,来降低血磷水平;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等,以纠正低钙血症并调节钙磷代谢。对于肾性骨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根据指标调整药物剂量。在饮食上要限制磷的摄入,指导患者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以配合药物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