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所致疾病,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先天性因素相关,有滑动型、食管旁型、混合型等类型,有反流相关、胸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可通过食管钡餐造影、胃镜、胸部CT等诊断,无症状或轻症状者保守治疗,重或有并发症者多需手术,老年人、肥胖人群、婴幼儿有各自注意事项。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膈肌食管裂孔周围的结缔组织会发生退变、松弛,食管裂孔逐渐扩大,这使得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例如,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腹腔内压力升高,容易促使胃疝入胸腔;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剧烈咳嗽、慢性便秘等导致腹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风险。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群可能存在先天性的食管裂孔解剖结构异常,比如食管裂孔先天性宽大等,这使得他们从出生后就具备了发生食管裂孔疝的解剖基础。
食管裂孔疝的类型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食管下括约肌(LES)和贲门随胃体向上滑动进入胸腔,食管裂孔扩大,但食管胃连接部仍在膈下。其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与反流相关,如烧心、反酸等,这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受损,导致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
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胃的一部分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位于食管旁,食管与胃的连接仍在膈下。这种类型相对少见,但容易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因为疝入胸腔的胃可能会发生扭转、缺血坏死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混合型食管裂孔疝:同时存在滑动型和食管旁型的特点,既有食管下括约肌和贲门的滑动,又有部分胃组织疝入食管旁的胸腔内,病情相对复杂,症状也可能更为多样。
食管裂孔疝的临床表现
反流相关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烧心、反酸,这是由于疝入胸腔的胃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内容物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酸则是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口咽部,有酸性物质涌出。
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痛、刺痛或隐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胸、肩、背、颈部等部位,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胸部疼痛。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初期可能为间歇性,当疝囊较大压迫食管时,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这是由于疝入胸腔的胃组织压迫食管,导致食管狭窄或蠕动异常。
其他症状:严重的食管裂孔疝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呕血等,这是因为疝入胸腔的胃黏膜受到摩擦、缺血等因素引起糜烂、溃疡出血;还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对于婴幼儿患者,可能会出现喂养困难、呕吐、发育迟缓等情况,这与食管裂孔疝导致的反流及进食障碍有关。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常用方法之一。患者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食管、胃的位置及形态。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在钡餐造影下可见食管下括约肌环升高,食管裂孔处有钡剂疝入;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可发现胃底疝入胸腔,与食管形成异位的黏膜皱襞。
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的黏膜情况,还能确定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并发症,同时可以明确疝入胸腔的胃组织情况,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胃镜可以清晰看到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以及胃组织疝入食管裂孔的状况。
胸部CT检查:对于判断食管裂孔疝的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嵌顿等并发症有重要价值。胸部CT可以更清楚地显示疝入胸腔的胃组织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原则
无症状或症状较轻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避免进食过饱、餐后立即平卧、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以减少腹腔内压力,缓解反流症状;可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如质子泵抑制剂(PPI),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烧心、反酸等反流相关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症状较重或有并发症者:对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食管旁型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主要是修复食管裂孔,恢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以及避免疝囊嵌顿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方式有多种,如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相对创伤较小,恢复较快。对于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由于其生理特点特殊,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如体位喂养(喂奶后保持upright体位)等,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食管裂孔疝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在药物使用方面,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肥胖人群:肥胖是食管裂孔疝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在治疗食管裂孔疝时,减轻体重是关键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要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包括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饮食上要控制热量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
婴幼儿:婴幼儿食管裂孔疝患者在喂养时要特别注意体位,采用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保持婴儿upright体位一段时间,防止反流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喂养情况、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喂养困难、呕吐加重、体重不增等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