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肠痉挛症状
肠痉挛是小儿及成人常见急性腹痛情况,成人肠痉挛腹痛以脐周为主、呈游走性剧烈绞痛等,有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诱因包括饮食、肠道气体、胃肠道疾病、腹部受凉、精神因素等,老年人和女性有特殊情况,诊断靠症状表现等,鉴别需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区分,处理包括非药物的腹部保暖、调整饮食及药物干预(如山莨菪碱等)
一、肠痉挛的定义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成人也可能发生。
二、大人肠痉挛的症状表现
(一)腹痛特点
1.疼痛部位: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也可出现在下腹部等部位,疼痛位置不固定,呈游走性。这是因为肠道的神经分布较为广泛,肠痉挛时疼痛的起始部位和放射部位不确定。例如,有的成人肠痉挛发作时先是上腹部疼痛,随后转移至脐周。
2.疼痛性质:多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绞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度的胀痛不适,而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这种绞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导致肠道缺血、缺氧引起的。比如,部分患者会感觉肠道内有一股强烈的收缩力在拉扯,呈绞窄样疼痛。
(二)伴随症状
1.恶心呕吐:当肠痉挛发作较为剧烈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因为肠道的强烈收缩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呕吐。例如,有的成人肠痉挛患者在腹痛的同时,会频繁出现恶心,甚至呕吐出胃内的食物。
2.面色改变:严重的肠痉挛可能导致患者面色苍白,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导致面部供血减少。而有的患者可能因疼痛剧烈而出现面色潮红等表现,这与个体的疼痛反应及身体的应激状态有关。
3.腹部体征:发作时查体可发现腹部柔软,可能有轻度压痛,但无固定的压痛点,这是与其他腹部器质性病变的重要区别之一。因为肠痉挛是功能性的肠道痉挛,没有导致肠道组织的器质性损伤,所以腹部体征相对较轻。
三、大人肠痉挛的可能诱因
(一)饮食因素
1.进食不当:食用过多生冷食物,如大量饮用冰镇饮料、吃过多冰棍等,寒冷刺激会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另外,暴饮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加重肠道负担,也容易引起肠痉挛。例如,一些人在炎热天气下大量饮用冰饮后,很快出现脐周的剧烈绞痛。
2.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引发肠痉挛。比如,对乳糖不耐受的人,饮用牛奶后,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刺激肠道引起痉挛。
(二)肠道气体过多
肠道内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受阻,都可能导致肠痉挛。例如,吞咽大量空气、消化不良导致肠道产气增多等情况。有些人吃饭时说话过多,吞咽了较多空气,会引起肠道积气,进而诱发肠痉挛。
(三)胃肠道疾病
患有一些胃肠道疾病时,如肠炎、胃炎等,炎症刺激会使肠道功能紊乱,容易引发肠痉挛。比如,慢性肠炎患者由于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肠道的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肠痉挛发作。
(四)其他因素
1.腹部受凉:夜间睡眠时腹部着凉,或者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可引起肠道平滑肌收缩,导致肠痉挛。例如,冬季夜间未盖好被子,腹部暴露在外,容易出现肠痉挛腹痛。
2.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肠道的蠕动和功能,从而诱发肠痉挛。比如,一些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肠痉挛发作。
四、特殊人群的肠痉挛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肠痉挛可能与肠道功能减退、血管硬化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发生肠痉挛时,要特别注意与其他腹部疾病相鉴别,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因为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处理肠痉挛时,应更谨慎地选择干预措施,优先考虑非药物的保暖、调整饮食等方法,若需要用药,要更加关注药物对身体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二)女性
女性在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增加肠痉挛的发生风险。此外,女性在孕期也可能出现肠痉挛,这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因素有关。女性在发生肠痉挛时,要考虑自身的生理周期及孕期等特殊情况,在处理时需兼顾这些因素。比如,孕期女性出现肠痉挛,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优先采用温和的腹部保暖、调整饮食等方式缓解症状。
五、肠痉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如突然发作的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伴随的恶心呕吐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腹部柔软无固定压痛等表现来初步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饮食、诱因等情况来辅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初期也可能出现脐周疼痛,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转移至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与肠痉挛的无固定压痛等表现不同。
2.肠梗阻:肠梗阻除了有腹痛症状外,还会有停止排气排便、呕吐频繁且量大、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等表现,腹部X线等检查可发现肠管扩张、有气液平面等,与肠痉挛可鉴别。
六、肠痉挛的处理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腹部保暖:使用热水袋等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通过温暖腹部来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例如,将热水袋包裹毛巾后放在腹部,每次热敷15-20分钟,可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
2.调整饮食:发作时应暂时禁食或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有助于缓解肠痉挛。
(二)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
若肠痉挛疼痛较为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解除肠道痉挛的药物,如山莨菪碱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