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什么病
肾萎缩是肾脏体积缩小的病症,病因有先天性及后天性(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动脉狭窄、梗阻性肾病等),临床表现有肾功能减退相关及原发病相关表现,诊断靠影像学及肾功能检查,治疗需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如控制血压、解除梗阻、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一、病因
1.先天性肾萎缩
部分人群出生时就存在肾脏发育不良,导致肾萎缩。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肾脏形成相关的基因调控异常等因素有关,在胎儿期肾脏发育受阻,出生后肾脏体积较正常偏小,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仍能维持基本功能,但也可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等问题。对于先天性肾萎缩的儿童,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因为可能存在后续肾功能逐渐下降的风险,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加重肾脏负担的因素。
2.后天性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逐渐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脏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引起肾萎缩。在中青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患者往往有长期蛋白尿、血尿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减退。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劳累、感染等加重病情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速肾萎缩的进程。
高血压性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肾实质缺血,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最终引起肾萎缩。多见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高血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可能因人群特征等有所不同。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良好的血压控制对于延缓肾萎缩的进展至关重要,生活中要注意规律监测血压,坚持降压治疗。
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液灌注不足,引起肾脏缺血性萎缩。可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因病因不同有所差异。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改善肾脏血液供应,延缓肾萎缩。
梗阻性肾病: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尿路梗阻,长期梗阻会使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引起肾萎缩。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尿路梗阻相关的肾萎缩情况。对于梗阻性肾病患者,需要及时解除梗阻,如通过手术取出结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等,以缓解肾脏受压情况,阻止肾萎缩进一步加重。
二、临床表现
1.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早期可能仅有轻度的乏力、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肾萎缩加重,肾功能进一步减退,会出现尿量改变,如尿量减少或夜尿增多等。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因为肾脏功能减退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水盐平衡调节等,儿童则会因为这些功能异常而影响自身的正常生长代谢过程。
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磷异常等。血钾升高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血磷升高可能会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骨骼病变等。
2.原发病相关表现
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萎缩,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尿中可出现泡沫增多等情况。
高血压性肾损害引起的肾萎缩,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相关症状。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萎缩,可能在上腹部听到血管杂音等。
梗阻性肾病引起的肾萎缩,会有相应的尿路梗阻表现,如排尿困难、腹痛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测量肾脏的大小、皮质厚度等。通过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存在萎缩情况,观察肾脏的形态结构。例如,正常肾脏实质回声均匀,肾萎缩时肾脏体积缩小,实质变薄。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容易操作,能够较为直观地了解肾脏的基本情况。
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测量肾脏的体积,了解肾脏实质的情况,对于发现肾脏的占位性病变等也有重要价值。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肾脏结构的显示也较为清晰,并且可以多方位成像,对于一些复杂的肾脏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肾萎缩时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会升高。但需要注意,在一些特殊情况,如肌肉量少的人群,血肌酐可能会偏低,需要综合判断。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eGFR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对于判断肾萎缩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萎缩,要根据病理类型等采取相应的治疗,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而定,但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高血压性肾损害引起的肾萎缩,要严格控制血压,可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具体药物不涉及服用指导),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萎缩,可根据情况采取介入治疗(如放置支架)或手术治疗等,以改善肾动脉血流。
梗阻性肾病引起的肾萎缩,要解除梗阻,如通过手术等方法取出结石、治疗前列腺增生等。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要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血钾升高时可通过限制钾摄入、使用降钾药物等方法(具体药物不涉及服用指导),血磷升高时可使用磷结合剂等(具体药物不涉及服用指导)。
对于肾功能减退出现尿毒症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但肾移植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肾脏替代治疗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等特殊情况,血液透析可能需要根据儿童的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腹膜透析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