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动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包括总体手术相关死亡率较低但因个体差异有不同,具体有出血风险(颅内及其他部位)、感染风险(切口及颅内)、分流相关风险(分流管堵塞、过度或不足),可通过术前评估(全面身体检查、影像学评估)、术中操作(严格无菌、精细操作)、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分流管相关护理)来降低风险
一、手术风险的总体情况
脑积水动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但具体风险程度因多种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任何手术都可能面临出血、感染等基本风险,而脑积水手术也不例外。从临床数据来看,总体手术相关死亡率通常在较低水平,例如一些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其死亡率可能在1%-5%左右,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统计范围,实际情况会因患者个体差异等有很大不同。
二、具体风险类型及相关情况
(一)出血风险
1.颅内出血
在脑积水手术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颅内操作,存在损伤血管导致颅内出血的可能。例如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等常见的脑积水手术中,手术操作可能会碰到脑内的血管,尤其是对于一些脑室结构异常、粘连较重的患者,这种风险相对更高。从解剖角度看,脑内血管分布丰富,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出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其血管弹性较差,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更大压力,在手术刺激下更易破裂出血。
2.其他部位出血
手术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部位的出血情况,不过相对颅内出血来说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也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比如术中操作可能涉及到颈部等区域的血管,虽然概率低,但也需要充分重视。
(二)感染风险
1.切口感染
手术切口是细菌侵入的一个途径。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低,或者手术环境等因素影响,术后切口可能发生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切口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包括切口的红肿、渗液等表现。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进一步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
2.颅内感染
脑积水手术中,若操作过程中无菌观念执行不严格,或者患者本身存在一些潜在的感染病灶,可能会引发颅内感染。颅内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例如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可能成为细菌侵入颅内的通道,如果分流管周围发生感染,就可能扩散至颅内引起感染。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颅内感染的风险相对成人更高,而且一旦发生,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三)分流相关风险(以脑室-腹腔分流术为例)
1.分流管堵塞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可能会发生堵塞情况。这是该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致分流管堵塞的原因有多种,比如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能会堵塞分流管的阀门。对于一些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的患者,如存在颅内感染等情况时,分流管堵塞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婴幼儿患者由于其脑脊液循环特点等因素,分流管堵塞的概率相对也较高,而且堵塞后可能会影响脑积水的治疗效果,需要再次手术等处理。
2.分流过度或不足
分流过度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颅压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平卧时症状可缓解,坐起或站立时加重。而分流不足则意味着脑积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可能持续存在或加重。这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比如患者的脑室大小、脑脊液分泌吸收情况等不同,会影响分流的效果。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的代偿能力等与年轻患者不同,更容易出现分流过度或不足的情况。
三、降低手术风险的相关措施
(一)术前评估
1.全面的身体检查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等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后再考虑手术,这样可以降低手术中因基础疾病带来的风险。例如,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一般情况),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血糖10mmol/L左右等相对稳定的水平,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
2.影像学评估
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详细了解脑积水的程度、脑室的形态、周围脑组织的情况等。对于脑室形态异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的患者,术前可以更好地评估手术难度和风险,制定更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比如,通过MRI可以清晰看到脑室周围的血管与脑室的关系,有助于手术中避开重要血管,降低出血风险。
(二)术中操作
1.严格的无菌操作
手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从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切口的消毒等各个环节都要确保无菌,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颅内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存在脑脊液漏等情况的患者,更要加强无菌操作。
2.精细操作
手术医生要具备精湛的操作技术,在手术过程中精细操作,尽量避免损伤血管等重要结构。对于复杂的脑积水情况,如脑室粘连严重的患者,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分离等操作,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对于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等异常表现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进行处理。例如,术后每1-2小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分流管相关护理(针对分流术患者)
对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要注意观察分流管的情况,包括患者是否有分流过度或不足的表现等。同时,要保持分流管周围皮肤的清洁,防止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对于婴幼儿患者,要特别注意分流管的固定等情况,避免因患儿活动等导致分流管移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