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及其他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诊断靠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多数预后好但需预防,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定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组织学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并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变薄等情况。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约50%-80%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可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损伤胃黏膜屏障。不同年龄人群感染Hp的概率有所不同,儿童感染Hp可能与家庭聚集等生活方式有关,而成年人感染可能与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相关。
2.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因素: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过多食用辣椒、油炸食品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增加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风险。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饮食偏好不同,儿童若长期摄入高糖、高盐的不健康零食,容易影响胃黏膜健康;成年人长期应酬、暴饮暴食等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吸烟与饮酒:吸烟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自身修复功能;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增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几率。不同性别在吸烟饮酒习惯上可能存在差异,男性相对更易有吸烟饮酒的不良习惯,进而对胃黏膜产生更明显的损害。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1(COX-1),减少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同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服用药物后更易出现胃黏膜损伤相关问题。
4.其他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和胃酸分泌失调,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同性别在面对精神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可能不同,女性相对更易出现因精神因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情况。此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胃黏膜,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但相对较为少见。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部位不固定,部分患者可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偏右等部位。不同年龄患者对腹痛的感知和表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腹痛位置,常表现为哭闹、腹部不适等;成年人相对能更清晰表达腹痛的性质和大致部位。
腹胀:患者常自觉上腹部饱胀感,尤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与胃黏膜炎症导致胃的消化排空功能减弱有关。
嗳气:患者可频繁出现嗳气现象,是因为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
反酸、烧心: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反酸、烧心感,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等症状。
2.体征表现:多数患者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但一般无特异性体征。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糜烂、出血等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成年人相对更能配合检查过程。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尿素呼气试验:包括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标记物的尿素胶囊后,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以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该方法适合各年龄人群,儿童也可进行,但需注意C-14尿素呼气试验不适合孕妇等特殊人群。
胃镜下病理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可同时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及胃黏膜的病理改变情况。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应建议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成年人应避免长期劳累。同时,要纠正不良饮食结构,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多零食;成年人要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缓解精神压力:对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通过心理疏导、适当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女性可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男性可通过运动锻炼等方式释放压力,从而改善因精神因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情况。
2.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如存在Hp感染,可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进行根除治疗,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当地耐药情况等决定,不涉及具体剂量和使用频率等服用指导。对于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不药物服用细节。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预后较好。但如果不注意治疗和预防,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其他更严重的胃部疾病。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在及时干预和调整生活方式后恢复相对较好;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预后相对稍差,但通过规范治疗和良好的生活管理也可改善病情。
2.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尤其是儿童,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成年人在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防止Hp等病原体的感染。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方式。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饮食结构;成年人要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维持正常的胃肠功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尤其是有家族胃部疾病史、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以便早期发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