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什么意思
肾萎缩是肾脏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常见原因有慢性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血管性疾病(如肾动脉狭窄)、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临床表现有肾功能减退相关的尿量变化、代谢废物潴留表现及原发病相关表现;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超声、CT)和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测定);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血压、纠正代谢紊乱);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生长发育、定期检查,老年人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避免肾毒性药物,女性要注意特殊时期卫生及孕期特殊处理。
一、肾萎缩的常见原因
1.慢性肾脏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的炎症反应会逐渐破坏肾小球和肾小管等结构,导致肾脏组织纤维化、萎缩。研究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肾萎缩情况,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炎症损伤,以及后续的肾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有关,不同的病理类型其肾萎缩发生的速度和程度可能有所差异。
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的肾盂、肾盏感染会损害肾实质,引起肾脏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进而导致肾萎缩。长期的尿路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细菌反复侵袭肾脏,使得肾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随着病程延长,肾萎缩的风险增加。
2.肾血管性疾病
肾动脉狭窄: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如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会导致肾脏血液灌注不足。肾动脉狭窄使肾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肾脏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会逐渐发生萎缩。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堵塞肾动脉,影响肾脏血供;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同样会导致肾脏缺血性损伤,最终引发肾萎缩。
3.遗传性肾病
多囊肾: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囊肿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正常肾组织,导致肾实质萎缩。多囊肾是由基因缺陷引起,囊肿不断生长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随着病情发展,肾体积会逐渐缩小,肾功能也会逐渐减退。
二、肾萎缩的临床表现
1.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尿量变化: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随着肾萎缩加重,会出现尿量减少。因为肾实质受损,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早期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后期稀释功能也受损则尿量减少。
代谢废物潴留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是由于肾脏不能有效排出代谢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在体内蓄积,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严重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长期的代谢废物潴留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
2.原发病相关表现
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萎缩,可能有蛋白尿、血尿等表现,尿中可检测到大量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多囊肾导致的肾萎缩,可在腹部触及肿大的肾脏(早期),随着病情进展肾脏缩小,但仍可能触及到囊肿相关的异常。
三、肾萎缩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测量肾脏的大小、皮质厚度等。通过超声能够直观看到肾脏体积是否缩小,肾皮质是否变薄等情况。例如,正常肾脏皮质厚度一般在1~1.5厘米左右,肾萎缩时皮质厚度会明显变薄,肾脏长径可能小于8厘米。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对于肾萎缩的诊断和病因鉴别有重要价值。可以准确测量肾脏体积,并且能发现肾脏内是否有囊肿、结石等病变,有助于区分是哪种病因引起的肾萎缩,如多囊肾患者在CT上可清晰看到多个囊性病变。
2.肾功能检查
血肌酐、尿素氮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肾萎缩时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会升高。一般来说,血肌酐男性正常范围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尿素氮正常范围约3.2~7.1mmol/L,当肾萎缩导致肾功能减退时,这些指标会超出正常范围。
四、肾萎缩的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如果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肾萎缩,要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如对于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如果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萎缩,可根据情况采取介入治疗(如放置支架)或手术治疗,改善肾脏血液供应,从而延缓肾萎缩的进展。
2.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血压:高血压会加重肾损害,所以要积极控制血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例如,贝那普利属于ACEI类药物,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压,同时改善肾小球内高压,延缓肾萎缩进展,但要注意监测血钾等指标。
纠正代谢紊乱:对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碱性药物;对于贫血患者,可根据情况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五、不同人群肾萎缩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肾萎缩多由先天性肾发育不良、遗传性肾病等引起。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正常儿童的生长曲线。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萎缩对其影响更大,可能会影响肾功能的正常发育,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要定期带儿童进行肾功能检查和肾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萎缩并及时干预。
2.老年人
老年人肾萎缩常见于慢性肾脏疾病、肾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老年人本身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不全。要注意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建议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高血压,进而加重肾损害。同时要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
3.女性
女性肾萎缩如由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情况可能相对较多,女性尿道短,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若反复尿路感染未及时治疗则易导致肾萎缩。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尿路感染。孕期女性如果出现肾萎缩相关问题,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孕期身体状况特殊,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