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是生长在颅腔内的新生物,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生物学行为分良性和恶性,发病与遗传、物理、化学、胚胎残余组织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儿童和老年脑瘤有各自特点,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需个体化综合考虑。
一、脑瘤的定义
脑瘤是指生长在颅腔内的新生物,也被称为颅内肿瘤,它起源于颅内各种组织,包括神经组织、脑膜、血管、垂体、胚胎残余组织等。
二、脑瘤的分类
1.按肿瘤来源分类
原发性脑瘤:直接由颅内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多种亚型)、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细胞)、垂体腺瘤(来源于垂体前叶)等。
继发性脑瘤: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形成的肿瘤,例如肺癌、乳腺癌、肾癌等都可能发生颅内转移形成继发性脑瘤。
2.按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分类
良性脑瘤: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边界清楚,通常不浸润周围脑组织,如脑膜瘤中的部分类型,一般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如果生长在重要功能区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其对脑组织的压迫主要是机械性的,通过解除压迫可改善症状。
恶性脑瘤:生长速度快,边界不清,容易浸润周围脑组织,具有侵袭性,如胶质母细胞瘤,这类肿瘤手术后容易复发,预后相对较差。
三、脑瘤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与脑瘤的发生相关,例如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其发生脑瘤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基因的突变或异常传递使得个体更容易出现颅内肿瘤的细胞异常增殖。
2.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如接受头部放疗的患者,后续发生脑瘤的风险增加;生活中长时间处于有辐射污染环境的人群,虽然相对风险较低,但也存在一定相关性。
3.化学因素: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与脑瘤发生有关,比如长期接触某些有机溶剂、杀虫剂等,但具体的致病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DNA修复等过程,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4.胚胎残余组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些残余的胚胎组织没有完全退化消失,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逐渐增殖形成肿瘤,例如颅咽管瘤就是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
四、脑瘤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通常是持续性头痛,早晨或夜间较为明显,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时头痛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血管及神经引起。
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是因为颅内压增高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所致。
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等,长期可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2.局灶性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如果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可能出现对侧肢体的无力、瘫痪,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不能正常行走等。例如肿瘤影响了左侧大脑运动区,可能导致右侧肢体出现运动障碍。
感觉障碍:肿瘤累及感觉中枢时,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温度觉减退等。
语言障碍:若肿瘤位于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区域,可出现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不能流利表达)、感觉性失语(能流利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语言)等。
癫痫发作:部分脑瘤患者会出现癫痫症状,尤其是胶质瘤、脑膜瘤等,癫痫可以是首发症状,也可能在病程中出现。
五、脑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初步显示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钙化的肿瘤显示较为清晰,是脑瘤筛查和初步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能发现颅咽管瘤中的钙化灶等。
头颅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血管等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脑干、颅底等部位的肿瘤显示优于CT,是诊断脑瘤的重要手段,能够明确肿瘤的边界、内部结构等情况。
2.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脑瘤的金标准。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或穿刺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对胶质瘤的病理检查,可以区分是低级别的胶质瘤还是高级别的胶质瘤,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
六、脑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是大多数脑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对于良性肿瘤如果能完整切除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恶性肿瘤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手术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2.放射治疗:包括普通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对于恶性脑瘤术后往往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脑瘤也可以通过放射治疗控制肿瘤生长。例如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化学治疗:用于恶性脑瘤的辅助治疗,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一些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颅内的肿瘤细胞,但化疗药物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
七、特殊人群脑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脑瘤
儿童脑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除了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减退等情况。儿童脑瘤的病理类型也有一定特点,如髓母细胞瘤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需要考虑对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手术、放疗、化疗的选择和实施都要更加谨慎,尽量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2.老年脑瘤
老年脑瘤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老年脑瘤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颅内压增高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容易被忽视。治疗上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耐受性,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剂量也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机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脑瘤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颅内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准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不同人群的脑瘤具有各自的特点,在临床诊疗中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