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区别
慢性胃炎与胃癌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和预后情况上有不同特点。慢性胃炎由多种病因致胃黏膜慢性炎症,症状非特异,检查主要靠胃镜等,治疗分病因和对症,多数预后较好;胃癌是胃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发生多因素,早期多无症状,检查有胃镜等,治疗有手术、化疗等,预后与分期相关,早期预后好,进展期差。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1.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饮酒、吸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各种因素导致胃黏膜的损伤与修复失衡,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等非特异性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男性与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如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
2.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等。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逐渐发生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等,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
二、临床表现
1.慢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现食欲缺乏、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所见的黏膜病变程度并非完全一致。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年轻患者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出现较明显的消化不良症状。
2.胃癌: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痛、体重减轻、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无明显规律,与进食无关,服用制酸剂常不能缓解。还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以及吞咽困难等梗阻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老年胃癌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症状更不典型;年轻胃癌患者症状可能相对更易被忽视,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三、检查方法
1.慢性胃炎
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或黏膜皱襞变平或变细,色泽变淡等表现,还可在直视下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年龄患者胃镜操作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需特别注意麻醉风险;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尿素呼气试验是常用方法,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选择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适合粪便抗原检测等相对无创的方法。
2.胃癌
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最有效方法,可直接观察胃内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同时还可对癌前病变进行随访监测。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胃镜操作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儿童胃镜检查要严格遵循儿科操作规范;老年患者要注意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监测。
影像学检查:如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胃内的充盈缺损、龛影等病变,但不如胃镜直观准确。CT检查可了解胃癌病变侵犯胃壁的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肿瘤的分期。不同年龄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解读需考虑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等因素。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但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用于诊断胃癌,可用于治疗后的监测和复发的辅助判断。
四、治疗原则
1.慢性胃炎
病因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需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常用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于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等。不同年龄患者病因不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和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需评估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反酸、烧心可使用抑酸剂;腹胀、恶心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等。
2.胃癌
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等微创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需根据肿瘤分期等情况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耐受性不同,老年患者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年轻患者手术治疗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关注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化疗:用于术前、术中、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可采用静脉化疗、口服化疗等方式。不同年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不同,儿童胃癌化疗需严格按照儿童化疗规范,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老年患者化疗要注意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于有特定靶点的胃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在部分胃癌患者中开展,这些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等结果选择,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和耐受性也有所不同。
五、预后情况
1.慢性胃炎: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痊愈,少数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总体癌变率较低,经过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一般对生活质量和寿命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差异,老年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可能影响预后恢复,但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仍可改善预后;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但需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复发。
2.胃癌: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手术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高,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不同年龄患者预后不同,年轻胃癌患者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可能相对较好,但如果发现时已为晚期,预后则较差;老年胃癌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预后往往不如年轻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