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5期是什么意思
尿毒症5期即终末期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有代谢紊乱(蛋白质、糖类等代谢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各系统受累(消化、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骨骼等系统)表现;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需注意饮食(限制蛋白、钠、钾摄入,保证热量)、生活方式(休息、避免感染)、病情监测(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尿毒症5期即终末期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有代谢紊乱(蛋白质、糖类等代谢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各系统受累(消化、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骨骼等系统)表现;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需注意饮食(限制蛋白、钠、钾摄入,保证热量)、生活方式(休息、避免感染)、病情监测(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一、尿毒症5期的定义
尿毒症5期也被称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最严重阶段。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分期标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其中5期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15ml/(min·1.73m2),此时肾脏已经无法发挥正常的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内分泌等重要功能,患者体内会出现多种代谢紊乱和毒素潴留的情况。
二、尿毒症5期的主要表现
1.代谢紊乱方面
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患者常出现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蛋白质代谢产物蓄积,如尿素氮等升高,同时可能伴有消瘦、营养不良等情况;糖类代谢紊乱可出现糖耐量减低,这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脂肪代谢常表现为高脂血症,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较为常见;维生素代谢紊乱可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的相关表现,如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钙磷代谢等。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水钠平衡失调可表现为水肿或脱水,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电解质紊乱方面,可出现高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也可出现低钠血症,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酸碱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深大呼吸、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2.各系统受累表现
消化系统: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臭味等症状,这是由于毒素潴留刺激胃肠道黏膜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还可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水肿加重等;心包炎也是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出现胸痛等症状。
血液系统:患者多有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利用障碍、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等原因引起,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还可出现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呼吸系统:可出现尿毒症肺炎,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若出现胸腔积液,也会影响呼吸功能。
神经系统:早期可出现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晚期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表现,这与毒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骨骼系统:可出现肾性骨病,表现为骨痛、骨折等,主要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导致,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纤维性骨炎、骨软化症等。
三、尿毒症5期的治疗方式
1.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利用透析膜的半透膜原理,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同时补充机体需要的物质。一般需要每周进行2-3次,每次透析时间约4-5小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液透析的相关护理和监测需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例如儿童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血液透析可能会影响其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
腹膜透析:利用患者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和渗透压差,实现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可以在家中进行,患者需要注意腹腔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要根据其日常活动安排合适的透析方案,以保证透析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肾移植:将健康的供体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肾移植是治疗尿毒症5期较为理想的方法,但需要有合适的供体,并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发生排斥反应。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肾移植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以及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对其生长、生殖等功能产生影响。
四、尿毒症5期患者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
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的体重、透析情况等因素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减少体内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蛋白质的摄入量相对成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也需要在保证营养的同时控制含氮废物的生成。
限制钠、钾摄入,根据患者的水肿情况和血钾水平调整钠、钾的摄入量,水肿明显的患者需要严格限制钠的摄入,血钾高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
保证热量摄入,可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保证足够的热量,以满足机体的基本代谢需求。
2.生活方式方面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的恢复和毒素的代谢。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例如对于工作性质较为劳累的患者,需要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保证足够的休息。
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发生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尿毒症的病情。
3.病情监测方面
定期监测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肌酐、尿素氮、电解质等)等指标,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尿毒症5期患者,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血压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血压波动较大,且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