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胃息肉手术
多发胃息肉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较小息肉)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形态不规则或怀疑癌变的息肉);手术前需完善胃镜、血液、心电图等检查,做好饮食和心理准备;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进行饮食护理;预后方面良性息肉较好,腺瘤性息肉有复发和癌变风险,可通过定期复查胃镜和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复发。
一、多发胃息肉的手术方式
1.内镜下切除术
高频电凝切除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而切除。对于较小的胃息肉较为常用,通过内镜将电凝器插入,接触息肉使其去除。其原理是高频电流作用于组织时,组织内的离子快速振荡产生热量,使局部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准确操作,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对于不同大小、位置的息肉要选择合适的电凝参数。例如,对于直径小于2cm的有蒂或无蒂息肉,可较好地应用该方法,且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能有效切除息肉并减少复发风险,但需要密切观察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的、形态不规则的多发胃息肉,尤其是怀疑有癌变倾向的息肉。该手术可以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从而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其操作是先在病变周围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隆起,然后用特殊的内镜器械逐步剥离病变黏膜下层组织。这种手术方式对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细操作以避免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显示,ESD对于直径大于2cm的胃息肉切除率较高,并且能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有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二、手术前的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息肉的数量、大小、形态、部位等情况,同时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是炎性、增生性还是腺瘤性等,这对于决定手术方式和评估预后非常重要。例如,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潜能,需要更积极的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时,要根据其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操作,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手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脏器功能,因为手术及麻醉可能会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或本身有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提前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是为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院内感染的传播。
心电图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评估手术及麻醉的心脏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以确保手术安全。不同年龄的患者心电图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有差异,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解读。
2.患者的准备
饮食准备:手术前一般需要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以避免手术中发生呕吐误吸。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要注意保证其在禁食期间的水分和营养补充,避免出现低血糖等情况。儿童患者的饮食准备需要更加谨慎,根据年龄和体重合理安排禁食禁水时间,并在禁食期间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护理。
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手术的过程、目的、可能的风险及预后等,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由家长陪同并进行耐心的安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相关情况;成年患者则可以通过详细的讲解使其了解手术的情况,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
三、手术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的监测。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在术后24小时内,因为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需要加强监测频率。例如,一旦发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腹部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情况。腹痛的性质、程度及部位对于判断术后是否有并发症很重要。如果患者出现剧烈腹痛,伴有腹胀、呕血或黑便,可能提示有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需要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儿童患者术后表达腹痛等症状可能不太准确,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行为表现,如是否哭闹不安、拒绝进食等,并及时告知医生。
2.饮食护理
早期饮食:术后一般需要禁食1-2天,然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进食。开始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再到正常饮食。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饮食过渡要更加缓慢,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需要给予易于消化的食物;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其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饮食,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饮食禁忌:术后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辛辣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黏膜充血,增加出血的风险;坚硬食物可能会损伤胃肠道黏膜,不利于术后创面的愈合。
四、多发胃息肉手术的预后及复发预防
1.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良性的多发胃息肉,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如果息肉是炎性或增生性的,术后定期复查胃镜,一般复发风险相对较低。而对于腺瘤性息肉,虽然手术切除了病变组织,但存在一定的复发和癌变风险,需要长期密切随访。不同年龄的患者预后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预后相对成年患者可能稍差一些;儿童患者如果息肉是良性的,术后恢复通常较好,但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否有新的息肉形成。
2.复发预防
定期复查胃镜: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一般建议术后1年进行首次复查,以后根据息肉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复查间隔。例如,对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可能需要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的息肉并及时处理。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息肉复发很重要。包括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腌制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等。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息肉复发的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肥胖等情况;老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同时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易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