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怎么检查
血液、尿液、影像学及必要时的肾活检等检查可用于评估尿毒症相关情况。血液检查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可发现钾、钠、钙、磷及碳酸氢根等的异常;尿液检查的尿常规指标如尿蛋白、尿比重、尿沉渣等能呈现尿液的异常情况;超声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实质回声等形态结构改变;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肾脏形态结构以发现占位性病变等;肾活检在肾功能损害原因不明时考虑,可判断病理类型指导治疗,但有创存在风险。
一、血液检查
1.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成年男性血肌酐值约为53~106μmol/L,女性约为44~97μmol/L。在尿毒症患者中,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血肌酐会明显升高。当血肌酐持续升高并超过707μmol/L时,通常提示已进入尿毒症阶段。其意义在于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血肌酐越高,说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越严重。
尿素氮(BUN):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尿毒症时,肾脏对尿素氮的排泄障碍,导致血尿素氮升高。但血尿素氮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所以单独血尿素氮升高不能完全确诊尿毒症,但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有重要意义。
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得出,正常参考值大于90ml/(min·1.73m2)。eGFR降低是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当eGFR小于15ml/(min·1.73m2)时,高度提示尿毒症。它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整体的滤过功能情况,对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减退并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eGFR正常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大,eGFR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女性在相同年龄时通常略低于男性,这与生理差异有关。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
血钾: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钾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高钾血症,血钾可明显升高。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对高钾血症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成人更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需要密切监测。
血钠:正常血钠浓度为135~145mmol/L。尿毒症时,患者可能出现低钠血症,这与肾脏对钠的排泄调节紊乱有关。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老年人由于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低钠血症可能导致更明显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意识障碍等。
血钙和血磷:正常血钙浓度约为2.25~2.58mmol/L,血磷约为0.87~1.45mmol/L。尿毒症患者常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表现为血钙降低,血磷升高。血钙降低可引起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等,血磷升高会加重钙磷沉积,影响骨骼健康,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磷代谢紊乱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同时,钙磷代谢紊乱还与心血管钙化等并发症相关。
酸碱平衡指标:主要看碳酸氢根(HCO),正常范围为22~27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HCO降低。代谢性酸中毒可影响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如导致呼吸加深加快以代偿性排出二氧化碳,长期代谢性酸中毒会影响蛋白质代谢等,不同年龄人群对酸碱平衡紊乱的代偿能力不同,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定性为阴性,定量小于150mg/24h。尿毒症患者的尿液中尿蛋白可呈阳性,且量通常较多,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大分子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其他肾脏疾病早期也可能出现尿蛋白阳性,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尿蛋白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尿蛋白定量小于30mg/(m2·h)为正常范围。
尿比重:正常成人晨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随机尿比重为1.003~1.030。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尿比重常降低,多固定在1.010左右。这是因为肾脏不能有效地浓缩尿液,导致尿液的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老年人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本身有所下降,所以尿比重的变化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仍可作为评估肾功能的一个参考指标。
尿沉渣:可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尿毒症患者的尿沉渣中可能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增多,以及各种管型,如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等。红细胞增多可能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但尿毒症本身也可能导致尿液中白细胞异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大小:正常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尿毒症患者的肾脏体积通常缩小,皮质变薄。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肾脏大小略有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但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肾脏的形态学改变有重要意义,肾脏体积缩小往往提示慢性肾功能损害较严重。
肾脏实质回声:正常肾脏实质回声均匀。尿毒症患者肾脏实质回声增强,这是因为肾脏实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回声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肾脏实质回声情况,可以辅助判断肾脏的病变程度,对于早期发现肾脏结构的异常有一定帮助。
2.CT检查
肾脏形态结构: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对于发现肾脏的占位性病变、结石等有重要价值。在尿毒症患者中,CT可以帮助排除一些其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肾脏器质性病变,如肾脏肿瘤、多囊肾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肾脏病变,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明确病因,但相比超声检查,CT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需要谨慎使用,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四、肾活检检查(必要时)
1.适应证
当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原因不明确时,如快速进展性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可考虑肾活检。例如,患者在短时间内血肌酐迅速升高,临床难以判断是急性肾损伤还是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时,肾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从而指导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对于肾活检的适应证把握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在考虑肾活检时需要更谨慎评估其必要性和风险。
2.病理类型判断
通过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的病理类型,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不同的病理亚型。不同的病理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不同,例如某些病理类型对激素等药物治疗敏感,而某些则不敏感。肾活检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出血等风险,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中需要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