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尿毒症
尿毒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血液检查涵盖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血钾、血钠、血钙、血磷、酸碱平衡指标);尿液检查有尿常规(尿蛋白、尿红细胞、尿比重);影像学检查中的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和结构;必要时还可进行肾活检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指标有差异及各自临床意义。
一、血液检查
1.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在肾功能受损时,血肌酐会升高。一般来说,成年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约为53~106μmol/L,成年女性约为44~97μmol/L。当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1/3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升高,所以血肌酐升高往往提示肾功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会有一定差异,儿童的血肌酐正常范围相对更低,例如儿童血肌酐正常范围约为26~62μmol/L,这是因为儿童的肌肉量相对较少,代谢产生的肌酐也较少。
尿素氮(BUN):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排出。尿素氮升高可见于多种情况,如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正常成人尿素氮范围约为3.2~7.1mmol/L。在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素氮排泄减少,导致血中尿素氮升高,但尿素氮易受饮食、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影响,所以单独尿素氮升高不一定能完全反映肾功能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对于儿童,尿素氮正常范围约为1.8~6.5mmol/L,儿童的尿素氮水平也会受到年龄、饮食等因素影响,比如婴儿期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多,尿素氮水平可能略高于年长儿。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血肌酐、年龄、性别等因素计算得出,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eGFR下降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正常的eGFR范围不同。例如,成年男性正常eGFR一般大于90ml/(min·1.73m2),成年女性一般大于80ml/(min·1.73m2),儿童的eGFR会根据其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有相应的正常范围,通过eGFR可以更早地发现肾功能的轻微异常。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
血钾:正常血钾范围为3.5~5.5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钾功能减退,容易出现高钾血症,严重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血钾异常,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儿童的血钾正常范围与成人相近,但儿童的肾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腹泻、呕吐等导致电解质紊乱时,儿童血钾异常的风险更高。
血钠:正常血钠范围为135~145mmol/L。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低钠血症或高钠血症,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高钠血症则可能导致口渴、烦躁等。对于有水肿等情况的尿毒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血钠的调整,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血钠异常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对血钠变化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血钠的轻微异常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等产生较大影响。
血钙和血磷:正常血钙范围约为2.25~2.58mmol/L,血磷正常范围约为0.87~1.45mmol/L。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磷减少,会出现血磷升高,而血磷升高又会导致血钙降低。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肾性骨病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钙磷代谢的异常对骨骼发育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佝偻病等骨骼疾病,所以儿童尿毒症患者需要更密切地监测钙磷水平,并及时进行干预。
酸碱平衡指标:如碳酸氢根离子(HCO)等,尿毒症患者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HCO降低,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对酸碱平衡紊乱的耐受不同,儿童的酸碱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代谢性酸中毒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各系统功能影响更大。
二、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少量蛋白,尿常规检测尿蛋白呈阴性。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等原因,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尿常规中尿蛋白呈阳性。尿蛋白的量可以初步反映肾脏受损的程度,例如大量蛋白尿提示肾小球病变较严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正常尿蛋白的水平不同,儿童的肾脏处于发育阶段,正常尿蛋白量相对较少,若儿童尿常规中出现尿蛋白阳性,需要更谨慎地评估肾脏情况。
尿红细胞:正常尿液中无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尿毒症患者如果存在肾小球疾病等情况,可能出现血尿,尿常规中尿红细胞增多。血尿的程度可以帮助判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比如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有蛋白尿等。儿童血尿的原因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所以对于儿童血尿需要进一步排查病因。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尿比重常降低,多固定在1.010左右。对于儿童患者,尿比重的正常范围与成人略有不同,儿童的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尿比重的正常范围相对较宽,但如果出现尿比重明显异常,也提示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大小: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等。正常肾脏大小,成年男性肾脏长约10~12cm,宽约5~6cm,厚约3~4cm;成年女性肾脏略小于男性。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可能出现缩小,尤其是慢性尿毒症患者,肾脏体积缩小往往提示肾脏已经出现慢性损伤,病程较长。对于儿童患者,肾脏的大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儿童肾脏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肾脏病变导致的大小异常。例如,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儿童肾脏体积会明显小于正常儿童。
肾脏结构: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皮质、髓质等结构是否正常。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肾脏皮质变薄、髓质回声改变等结构异常,这些结构改变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肾脏结构的正常超声表现有所差异,儿童的肾脏结构相对成人更易受发育因素影响,所以超声检查在儿童尿毒症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发现先天性肾脏结构异常等情况。
四、肾活检(必要时)
1.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病情进展较快或需要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活检。肾活检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不同的病理类型,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等,所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肾活检的风险相对成人更高,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只有在充分权衡利弊后,认为肾活检的收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进行。例如,对于儿童不明原因的肾功能减退,经过其他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时,可能会考虑肾活检,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密切观察术后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