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积水是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等致脑室扩张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和后天性(感染、出血),临床表现有头颅外观异常(头颅进行性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和神经系统症状(发育迟缓、眼球运动障碍、惊厥),诊断靠体格检查(头颅测量、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头颅超声、CT、MRI),治疗有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预后与病情及治疗时机有关,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婴儿要注重营养、避免外伤等。
一、定义
婴儿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导致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引起脑室扩张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发育异常:如中脑导水管狭窄、第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锁等,这是婴儿脑积水常见的先天性原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结构发育异常,使得脑脊液流通受阻。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相关结构的畸形就已埋下隐患,这种先天性的结构异常会贯穿婴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阶段,持续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与婴儿脑积水相关,虽然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婴儿患脑积水的风险。遗传因素在婴儿脑积水的病因中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婴儿,其患病的概率相对会高于普通人群。
2.后天性因素
感染:婴儿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炎症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的粘连、阻塞。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会引发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物积聚等,进而影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使得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导致脑积水的发生。这种感染多发生在婴儿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的阶段,如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感染的病原体容易侵袭颅内,引发相关病变。
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如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血液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婴儿出生时的产伤、早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血液在脑室内或脑室周围积聚,会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途径,使得脑脊液的回流、吸收等出现障碍,从而引发脑积水。
三、临床表现
1.头颅外观异常
头颅进行性增大:婴儿头颅会比正常婴儿明显增大,前囟门扩大且饱满,颅缝分离。这是因为脑室系统内脑脊液积聚,导致脑室扩张,进而引起头颅的代偿性增大。随着病情的发展,头颅增大的速度可能会比较快,家长可以明显观察到婴儿头颅与身体其他部位比例的异常变化。
头皮静脉怒张:由于颅内压力增高,头皮的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头皮静脉扩张、怒张。这是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表现,通过观察婴儿头皮的静脉情况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脑积水的可能。
2.神经系统症状
发育迟缓:婴儿的智力发育、运动发育等可能落后于正常婴儿。因为脑积水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大脑长期处于脑脊液积聚导致的异常环境中,会阻碍神经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功能发挥,从而影响婴儿的整体发育进程。例如,在运动发育方面,可能会出现抬头、翻身、坐立、行走等动作的发育延迟;在智力发育方面,可能会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认知能力落后等。
眼球运动障碍:常见的有落日征,即双眼球下转,眼球下半部沉到下眼睑下方,看起来像落日。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运动神经或相关结构导致的。落日征是婴儿脑积水比较典型的眼部表现之一,医生通过观察婴儿的眼部情况可以初步怀疑脑积水的可能。
惊厥:部分婴儿可能会出现惊厥发作,这是因为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异常放电。惊厥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个体而异,频繁的惊厥发作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婴儿的脑损伤,影响预后。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头颅测量:测量婴儿的头围、前囟大小等。正常婴儿的头围有一定的生长曲线范围,而脑积水婴儿的头围会超出正常范围较多,前囟门也会比正常婴儿更大且饱满。通过定期测量头围等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婴儿头颅的异常变化,提示可能存在脑积水的可能。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婴儿的肌张力、反射等情况。脑积水婴儿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反射也可能会出现异常,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等。这些神经系统的体征变化可以为脑积水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影像学检查
头颅超声:是婴儿脑积水常用的筛查方法,可观察脑室扩张情况。对于婴儿来说,头颅超声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可以在床边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脑室的大小、形态等,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脑室扩张以及扩张的程度,是早期诊断婴儿脑积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头颅CT:能准确显示脑室扩张程度及颅内结构情况。通过头颅CT扫描,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脑室系统的具体扩张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颅内其他结构的异常,如是否有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对于明确脑积水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头颅MRI:对脑积水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清晰显示脑脊液循环通路情况。头颅MRI可以从多个方位成像,能够更精确地观察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存在梗阻等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病因导致的脑积水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五、治疗
1.手术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婴儿脑积水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分流装置将脑室内过多的脑脊液引流到腹腔,被腹腔吸收。该手术的原理是利用脑脊液的压力差,使脑室中的脑脊液能够顺利引流到腹腔,从而缓解脑室扩张和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适合该手术的婴儿,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通过创建第三脑室底与蛛网膜下腔的交通,使脑脊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被吸收。这种手术方式相对分流术来说,避免了分流装置相关的一些并发症,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但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根据婴儿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六、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婴儿脑积水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婴儿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头颅增大的情况可能会停止进展,神经系统功能也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等,预后相对较差。
2.注意事项
对于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头颅外观、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照顾脑积水婴儿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婴儿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婴儿进行复查,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于婴儿自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重营养的均衡摄入,为大脑的发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要避免婴儿受到外伤等不良刺激,尽量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长环境,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婴儿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在抱婴儿、移动婴儿头部等操作时要轻柔,防止对婴儿头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影响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