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尿毒症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综合征,常见病因有原发性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症状;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和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治疗有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和基础疾病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患尿毒症多由先天性等疾病引起且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复杂,女性患者妊娠需谨慎且需关注心理状态。
一、尿毒症的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征。当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不断进展,肾脏的功能逐渐丧失,不能正常地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体内的毒素和废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代谢紊乱,这就是尿毒症。
二、引发尿毒症的常见病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等。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球内有IgA沉积,长期的炎症反应会逐渐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尿毒症。一般中青年男性相对更易患IgA肾病,若患者在患病后未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就可能进入尿毒症阶段。
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长期的大量蛋白尿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脏的损伤逐渐加重,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也可逐渐发展至尿毒症。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相对多见,男性发病率可能略高于女性。
2.继发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等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下降。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进而可能进展到尿毒症。一般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风险更高,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也相对更易出现肾脏并发症。
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会使肾脏的小动脉发生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小球缺血、纤维化,逐渐损害肾脏功能。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0%-20%会发展为高血压肾损害,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年龄较大、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肾损害进而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增加。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肾脏时可引起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脏病变。若病情反复发作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发展至尿毒症。
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患者早期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积聚的毒素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例如,尿素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
2.心血管系统表现
高血压: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不能正常排泄钠水,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可引起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心力衰竭:体内毒素积聚、水钠潴留等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3.血液系统表现
贫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以及体内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
出血倾向:尿毒症患者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原因,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4.呼吸系统表现
患者可出现尿毒症肺炎等,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体内积聚的尿素等毒素可刺激呼吸道引起炎症反应。
5.神经系统表现
早期可出现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烦躁、抽搐、昏迷等。这是由于毒素在体内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所致。
四、尿毒症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降低。一般来说,血肌酐男性正常参考值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当血肌酐超过707μmol/L时,多提示已进入尿毒症期;尿素氮正常参考值约3.2-7.1mmol/L,尿毒症时可明显升高。
电解质检查:可出现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例如,高钾血症时血钾浓度可高于5.5mmol/L,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酸碱平衡检查: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血液pH值降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等。
2.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可见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改变,有助于判断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辅助诊断尿毒症。
五、尿毒症的治疗
1.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清除体内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然后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体内。一般需要每周进行2-3次,每次透析时间约4-5小时。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和渗透梯度,实现毒素和水分的交换,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目的。患者可在家中进行腹膜透析,相对灵活,但需要注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肾移植: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是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肾移植需要合适的供体,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
2.基础疾病治疗
如果是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尿毒症,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例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范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
六、特殊人群患尿毒症的相关情况
1.儿童尿毒症
儿童尿毒症多由先天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引起。例如,先天性肾发育不良、遗传性肾炎等。儿童患尿毒症时,除了会出现上述尿毒症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受损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等,所以儿童尿毒症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在治疗尿毒症的同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促进生长发育的措施,但要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老年尿毒症
老年尿毒症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方面,老年患者对透析等治疗的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也需要关注,因为尿毒症患者常存在食欲不振等情况,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3.女性尿毒症
女性尿毒症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女性尿毒症患者有妊娠计划,需要在病情稳定且医生评估后谨慎考虑。因为妊娠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尿毒症的长期治疗会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