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性人格障碍症考虑是遗传与生物学因素、童年创伤经历、环境与心理因素等引起的。
1.遗传与生物学因素
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的人群,患边缘性人格障碍症风险更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比约40%-60%,特定基因变异影响大脑神经递质调节。同时,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异常,如杏仁核过度活跃、前额叶皮质调节情绪功能受损,导致情绪反应强烈且难以控制。
2.童年创伤经历
早期遭受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或长期家庭冲突,会严重影响人格发展。儿童时期安全感缺失,被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发育障碍,成为成年后患病的重要诱因。
3.环境与心理因素
成长环境中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引导,个体难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模式;本身敏感、情绪化的性格特质,在不稳定环境中更容易发展出极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逐渐形成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的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