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钙化灶与乳腺钙化点本质相同,都是乳腺组织内钙盐沉积形成的异常影像表现,只是在描述习惯上略有差异,其临床意义同样取决于钙化的特征。
在乳腺组织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导致钙盐沉积形成钙化灶。乳腺的炎症愈合过程中,局部组织修复时可能有钙盐沉积;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导管内的分泌物浓缩、分解,也可能引发钙化。对于良性钙化灶,除了粗大、规则的形态外,还可能呈现杆状、蛋壳样等,一般分布较为分散。
而恶性钙化灶,是由于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促进钙盐异常沉积。例如,癌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可以影响周围组织的酸碱平衡和离子浓度,有利于钙盐结晶形成。在影像学上,恶性钙化灶多为细小的、成簇分布的钙化,密度不均匀,形态多样,如针尖样、细线样等。发现乳腺钙化灶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如进行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结合其他影像学特征和临床信息,判断钙化灶的性质,以决定后续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