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区别为定义与病理特征区别、病因区别、临床表现区别。
1.定义与病理特征区别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通常起病较急。主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等。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可累及全胃,也可仅侵犯胃窦或胃体。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可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2.病因区别
急性胃炎病因多样,常见的有应激因素,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药物因素,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酒精刺激,大量饮酒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感染因素,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沙门菌等细菌感染。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年龄因素等也与慢性胃炎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可出现退行性改变,增加了慢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3.临床表现区别
急性胃炎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者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仅在胃镜检查时发现。
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出现食欲不振、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与胃镜所见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