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母乳性腹泻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等。
1.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婴儿的喂养方式,是否为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频率和每次喂养的时长。若婴儿除母乳外还添加了其他食物,要记录添加的时间、种类和量。例如,过早添加辅食可能影响消化,与腹泻有关。记录腹泻开始的时间、大便的性状(如稀水样、蛋花汤样、黏液便等)、次数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痛等。持续时间较短的腹泻可能是暂时性的消化问题,而长期腹泻则需进一步排查病因。询问家族中是否有胃肠道疾病、食物过敏等病史。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的疾病史,婴儿发生母乳性腹泻或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2.临床表现评估
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情况以及体重增长情况。若婴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可能提示腹泻情况较为严重。检查婴儿的腹部是否有胀气、肠鸣音亢进等情况。胀气和肠鸣音异常可能与肠道消化功能紊乱有关。查看婴儿的皮肤是否干燥、弹性是否正常,有无脱水的表现,如囟门凹陷、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是腹泻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3.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查大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脂肪球等成分,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或消化不良。若大便中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有细菌感染;脂肪球增多则可能与消化吸收不良有关。大便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肠道病原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对于怀疑有感染性腹泻的婴儿,大便培养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母乳中含有乳糖,部分婴儿可能因乳糖不耐受而出现腹泻。乳糖耐受试验可以检测婴儿肠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能力,常用的方法有氢呼气试验、粪便酸性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