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由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治疗药物有吗啡(抑制中枢交感神经等缓解症状,老年或呼吸功能不良者慎用)、利尿剂(快速利尿减血容量降前负荷,用需监测电解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扩静脉等,硝普钠扩动静脉,用需监测血压)、正性肌力药物(如毛花苷丙增心肌收缩力,心肌缺血缺氧者慎用,儿童用需遵儿科原则精确计算剂量观察反应)。
吗啡:通过抑制中枢交感神经,反射性降低外周静脉和小动脉张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同时能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研究表明,吗啡可有效缓解心源性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对于老年患者或呼吸功能不良者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抑制呼吸。
利尿剂:如呋塞米等,通过快速利尿,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水肿。呋塞米能迅速发挥作用,增加尿量,减轻心脏负担,但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避免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其他心血管事件等。
血管扩张剂:例如硝酸甘油,可扩张静脉和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与大动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合并高血压的心源性哮喘患者可能更为适用,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过低;硝普钠也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能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但需要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和剂量,密切监测血压。
正性肌力药物:如毛花苷丙等强心苷类药物,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但对于存在心肌缺血、缺氧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可能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律失常等。在儿童心源性哮喘的治疗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需精确计算剂量,密切观察药物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