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一般治疗需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宜;对症治疗中发热超38.5℃且有不适用合适退热措施,咳嗽选合适止咳药,鼻塞流涕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病因治疗中病毒感染多对症,流感病毒感染48小时内可考虑用抗流感药,细菌感染明确时选合适抗生素且合理使用。
对症治疗
发热:对于发热患者,若体温未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若体温超过38.5℃且患者有不适症状,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退热措施,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等,避免不恰当用药。
咳嗽:若患者有咳嗽症状,可适当使用止咳药物缓解,但需谨慎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干咳无痰者,可选用右美沙芬等;对于有痰咳嗽者,可选用氨溴索等祛痰止咳药物。不过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止咳祛痰药物。
鼻塞、流涕:鼻塞、流涕明显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减轻鼻腔黏膜水肿,缓解鼻塞、流涕症状。对于儿童,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大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目前对于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病48小时内可考虑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合理使用。
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涕、咳脓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药物代谢特点等,儿童使用抗生素更需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