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有排空乳汁(鼓励频繁哺乳或用吸奶器,不同年龄段注意相应细节)和局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注意温度安全);药物治疗当有全身症状考虑细菌感染时用抗生素(不同年龄选药有安全适用性要求);特殊人群中哺乳期女性要重视及时处理、遵循方法观察病情,非哺乳期女性治疗遵循原则且排查潜在病因、关注乳房变化及时就诊。
一、一般治疗
1.排空乳汁: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引起,所以要鼓励患者频繁哺乳或用吸奶器排空乳汁,尤其患侧乳房应增加哺乳次数,这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减少乳汁淤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哺乳期女性,要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频率,确保有效排空乳汁;对于婴儿较小的情况,要关注哺乳的衔接是否良好等。
2.局部热敷:可以用温热的毛巾热敷患侧乳房,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不同年龄人群中,婴幼儿母亲要特别注意热敷时的安全,防止意外烫伤婴儿或自身。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使用:当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考虑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生素需考虑其安全性和适用性,比如儿童患者要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抗生素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要重视及时处理,因为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可能影响婴儿的喂养。要严格遵循正确的哺乳和排空乳汁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对较少见,但其治疗也需遵循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原则,同时要注意排查是否有其他潜在病因,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相关情况,不同年龄的非哺乳期女性都要关注自身乳房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