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局部症状有乳房红肿热痛、形成肿块,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哺乳期妇女出现相关症状需高度怀疑,要注意哺乳期乳房护理,特殊人群更需密切关注乳房情况。
一、局部症状
1.乳房红肿热痛:患病乳房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疼痛。疼痛可为搏动性,也可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受刺激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例如,初产妇由于乳头可能存在皲裂等情况,细菌容易侵入,进而引发乳房局部的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热痛表现。
2.肿块形成:随着病情发展,乳房内可形成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等因病情而异,一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触之有疼痛感。炎症局限形成脓肿时,肿块中心可能变软,有波动感。这是由于炎症过程中局部组织发生渗出、增生等,形成炎性浸润或脓肿结构。
二、全身症状
1.发热: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全身性反应,由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体内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症状。一般来说,炎症越严重,发热可能越明显。例如,当乳房局部炎症较重时,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强,发热情况较为突出。
2.全身不适: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毒素吸收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全身的不适感觉。比如,患者可能感觉疲倦,对进食没有兴趣等。
对于哺乳期妇女,若出现上述乳房局部及全身症状,应高度怀疑急性乳腺炎,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在哺乳期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避免乳头损伤等情况的发生,以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等,由于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乳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如通过排空乳汁等方式缓解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