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通过什么途径传染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上呼吸道感染较为主要的传染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含病原体飞沫可短距离传播,人群密集场所、儿童等易受飞沫传播影响;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如健康人与患者握手等,间接接触如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再接触黏膜部位,家庭、集体场所、老年人等在接触传播方面有不同情况。
一、飞沫传播
上呼吸道感染较为主要的传染途径是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这些飞沫直径较大,一般在1微米以上,可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健康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流感病毒等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较高。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教室、办公室等,若有患者存在,飞沫传播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对于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因接触到含有病原体的飞沫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二、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健康人与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病原体可通过手部接触传播。如果患者的手接触了自身的呼吸道分泌物,然后健康人接触了患者的手,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就可能导致感染。比如,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时,就存在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可能。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为频繁,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2.间接接触: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门把手等,然后再接触自己的黏膜部位也可引起感染。病原体可以在这些物品表面存活一定时间,健康人接触到污染物品后,再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从而使病原体进入体内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玩具等物品容易被多个儿童接触,若有患病儿童接触过这些物品,其他儿童再接触就有感染风险。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接触被污染物品后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病原体更容易侵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