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情绪发育迟缓的宝宝在对应月龄达不到正常能力水平,有异常表现,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生长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带宝宝就医评估检查,为宝宝提供良好环境刺激,特殊人群更要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对发育迟缓宝宝预后很重要。
精细运动发育迟缓
正常婴儿精细运动随月龄发展,3-4月龄能握持物品,7-9月龄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体,1岁左右能搭积木等。精细运动发育迟缓的宝宝在相应月龄不能完成这些动作,比如9月龄还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物体,1岁半还不能搭2-3块积木等,手部动作笨拙,抓握物品不准确。
语言发育迟缓
正常婴儿语言发育有阶段性,4月龄能咿呀发声,7-8月龄能模仿声音,1岁能说简单单词,2岁能说简单句子等。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在对应月龄语言能力落后,比如1岁还不能说简单单词,2岁不能说简单句子,可能词汇量少,不能理解简单指令等。
认知发育迟缓
认知发育也随月龄推进,4-5月龄能辨认亲人,7-8月龄能认识常见物品,1岁能理解简单指令等。认知发育迟缓的宝宝在相应月龄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落后,比如1岁还不能辨认亲人,1岁半还不能认识常见物品,对简单指令理解困难等。
社交情绪发育迟缓
正常婴儿社交情绪随月龄发展,2月龄能对声音有反应,6月龄能认生,1岁能与他人互动等。社交情绪发育迟缓的宝宝在对应月龄社交情绪表现异常,比如6月龄还不认生,1岁不能与他人正常互动,对他人表情、情绪反应不敏感等。
对于发育迟缓的宝宝,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评估和检查,如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发育商测评等。同时,要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刺激,促进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宝宝,如早产儿、有家族遗传病史等,更要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因为这些特殊人群发生发育迟缓的风险可能更高。早期干预对于发育迟缓宝宝的预后非常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宝宝各项能力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