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该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其次是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未接种或接种不完全疫苗者、生活在拥挤通风不良环境者易感染,感染后会致呼吸道病理改变出现典型症状,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降低感染风险
一、病原体特性
百日咳鲍特菌是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分为Ⅰ、Ⅱ、Ⅲ、Ⅳ四个血清型,我国以Ⅰ型为主。该菌对外界抵抗力弱,56℃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即可被杀灭,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飞沫可被周围人吸入而感染,在密闭、人员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传播。
2.接触传播:接触被百日咳鲍特菌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口鼻也可能导致感染,但相对飞沫传播来说不是主要途径。
三、易感人群及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尤其易感染。新生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但抗体水平较低,出生后随着月龄增长抗体逐渐消失,6个月以下婴儿由于体内抗体水平低,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例如,有研究显示,6个月以内婴儿患百日咳时,发生呼吸暂停、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年长儿。
2.免疫状况: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完全的人群易感性高。疫苗接种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措施,全程规范接种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可显著降低百日咳的发病风险。但即使接种过疫苗,随着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仍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3.生活方式因素:生活在拥挤、通风不良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比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如果有儿童患百日咳,其他儿童很容易通过密切接触而被感染。
百日咳鲍特菌感染人体后,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呼吸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多等病理改变,导致患者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等典型症状。了解百日咳的病因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个人卫生习惯等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