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癌有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发于老年人曝光部位,生长缓慢转移低;鳞状细胞癌可在身体任何部位,暴露部位多,转移几率相对高;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转移。预防均要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定期皮肤自查,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测。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癌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曝光部位,如面部、颈部等。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结节或溃疡,边缘卷起,表面有结痂或溃疡形成,生长较为缓慢,转移几率低。其发病与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未做好防晒的人群相对更易患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暴露部位,如头颈部、手部等。常表现为斑块、结节或溃疡,表面易出血,有的可伴有鳞屑。其发生可能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如砷剂等)、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溃疡、窦道、烧伤疤痕等)、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与基底细胞癌相比,鳞状细胞癌转移几率相对较高,不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恶性黑色素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皮肤癌。好发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等部位。通常表现为色素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的斑块或结节,颜色可呈黑色、棕色、红色、白色等多种颜色,进展较快,易发生转移。其发病与紫外线暴露、种族(白种人发病率相对较高)、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与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相关)、原有色素痣恶变等因素有关。例如有家族性黑色素瘤遗传背景的人群,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会增加;长期频繁受到紫外线照射的人群,尤其是皮肤白皙且易晒伤的个体,患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也会升高。
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癌,在预防上都应注意避免过度紫外线暴露,如外出时使用防晒霜、穿防晒衣、戴帽子等;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尤其是有皮肤病变、痣发生变化(如大小、形状、颜色改变,瘙痒、出血等)时应及时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皮肤更为脆弱,更应加强皮肤监测;儿童应避免过度紫外线照射,因为儿童时期的紫外线暴露可能会增加成年后患皮肤癌的风险;有皮肤癌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皮肤状况,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必要时咨询皮肤科医生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