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其感染播散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原发感染后血行播散至脑膜等部位,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成年人因免疫功能低下等机体免疫状态影响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播散致脑膜发病,结核分枝杆菌达脑膜后会引发病理改变,儿童和成年人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播散
结核性脑膜炎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结核分枝杆菌通常先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在肺部引起原发感染病灶。之后,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到达脑膜及脊髓膜等部位。例如,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血行播散更容易发生,儿童患原发性肺结核后,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血液循环的几率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风险。而对于成年人,如果自身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比如患有艾滋病等疾病,也会使结核分枝杆菌血行播散至脑膜引发结核性脑膜炎的可能性增大。
二、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1.儿童群体:儿童的免疫系统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相比成年人,其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儿童体内后,机体清除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有限,使得结核分枝杆菌更易在体内播散并累及脑膜。此外,儿童如果既往有过结核杆菌感染但未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增加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几率。
2.成年人群体:成年人中若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下降。另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成年人,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被抑制,无法有效抵御结核分枝杆菌的侵袭,从而容易引发结核性脑膜炎。
三、病理生理过程的逐步发展
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脑膜后,会在脑膜及脑实质等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首先会导致脑膜充血、水肿,随后可出现结核结节形成等情况。随着病情的进展,炎症可累及脑血管,引起脑血管炎,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由于颅骨缝尚未完全闭合等因素,炎症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颅压明显升高,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如频繁呕吐、前囟膨隆等;而成年人可能更多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等较为典型的脑膜炎症表现,但病情严重时也会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