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患者通常会发烧,其机制是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致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哺乳期和非哺乳期女性发烧特点及影响不同,发烧时多伴乳房局部症状,需注意休息、补水,体温不高可物理降温,高时遵医治疗控制炎症以缓解发烧。
一、发烧的机制
急性乳腺炎多是由于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当细菌等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会释放出一些致热原,这些致热原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发热。一般来说,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多为中等度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可更高。
二、不同人群发烧的特点及影响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出现发烧时,除了体温升高外,还可能伴有乳房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由于处于哺乳期,需要兼顾自身健康和婴儿的喂养问题。持续发烧可能会影响乳汁的质量和分泌情况,而且如果发烧未得到及时控制,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乳房脓肿等更严重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体温和感染,比如局部的乳房护理,排空乳汁等。
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对较少见,发烧特点与哺乳期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非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发烧时,也需要关注感染的控制,因为感染未控制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感染扩散等,而且不同年龄的非哺乳期女性身体状况不同,应对感染的能力也有差异,年轻女性相对身体状况较好的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规范治疗。
三、发烧的伴随表现及相关处理
急性乳腺炎患者发烧时往往还会伴有乳房局部的明显症状,如乳房肿块、疼痛加剧等。当出现发烧时,首先要注意休息,增加水分摄入。对于体温不是特别高(如体温低于38.5℃)的患者,可以先尝试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身体等方式来降低体温。同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评估,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来判断感染的情况,然后给予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来控制炎症,从而使发烧症状得到缓解。如果体温较高(如高于38.5℃),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方法来辅助退热,但要遵循合理的医疗原则,避免不恰当的处理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