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基底细胞癌好发于曝光部位,初期为小结节伴溃疡等;鳞状细胞癌可由癌前疾病转化,好发于头皮等部位,初期为红斑状皮损等;黑色素瘤典型表现为色素痣形态颜色改变等,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和症状表现有别,长期户外工作等紫外线暴露多人群发病几率高,儿童黑色素瘤也需重视。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初期多表现为局部出现小的结节,表面常伴有溃疡,边缘卷起,质地较硬,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溃疡可逐渐扩大,侵犯周围组织。例如常见于老年人的面部,起始为一个半透明、小结节状或表面有鳞片状脱屑的丘疹,逐渐发展为溃疡,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状。
鳞状细胞癌: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好发于头皮、面部、下唇、手背等部位。初期常表现为红斑状皮损,伴有鳞片状脱屑或痂皮形成,以后逐渐发展为疣状或结节状肿物,表面容易破溃、出血,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质地较硬,患者可感觉局部有瘙痒、疼痛等不适,且肿瘤容易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比如发生在手部的鳞状细胞癌,开始可能是一个红色的小斑块,慢慢增大并出现破溃、出血等表现。
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起源于眼、鼻腔等部位。典型表现为色素痣的形态、颜色等发生改变。正常色素痣通常颜色均匀、边界规则,而黑色素瘤往往表现为色素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颜色不均匀,可出现黑、棕、红、白等多种颜色混杂,边界不规则,形状不对称,表面不光滑,可伴有瘙痒、破溃、出血等症状。另外,还可能出现卫星灶(即在原发病灶周围出现小的黑色素瘤结节)等情况。对于有长期日晒史、有家族黑色素瘤病史等人群,更要警惕黑色素瘤的发生。在儿童中,黑色素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也要引起重视。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如长期紫外线暴露等)以及有皮肤癌家族病史等情况的人群,皮肤癌的发生风险和症状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紫外线暴露较多的人群,皮肤癌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且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更易出现上述皮肤病变的情况;而对于儿童患者,其皮肤癌的症状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