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的诊断涉及临床症状观察、妇科检查(视诊、触诊)、病理检查(活检为金标准)、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及实验室检查,特殊人群检查需注意相关事项,通过多方面检查来诊断外阴癌
一、临床症状观察
外阴癌患者常出现外阴部肿块,可伴有瘙痒、疼痛、溃疡等表现。不同年龄段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需警惕,比如老年女性由于局部皮肤黏膜萎缩等生理变化,若外阴出现异常肿物更应重视;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如长期吸烟、卫生习惯不佳等,出现上述症状也需及时排查。有外阴慢性病史的患者,如外阴白斑等,其外阴癌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
二、妇科检查
1.视诊:医生会对外阴进行详细观察,查看外阴皮肤黏膜有无异常改变,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例如有无新生物,肿物的边界是否清晰、表面是否粗糙、有无破溃等情况。
2.触诊:通过触诊了解外阴肿物的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质地硬、活动度差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的肿物需高度怀疑外阴癌。
三、病理检查
1.活检:是确诊外阴癌的金标准。医生会在病变部位取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组织的病理类型等。对于可疑的外阴病变部位,要多点取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比如在外阴肿物的不同区域以及边缘等部位取材。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外阴肿物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评估病情,但对于外阴癌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更多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外阴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了解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临床分期等有重要意义。
3.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评估外阴癌的肿瘤范围、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五、实验室检查
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诊断外阴癌,但可通过一些血液检查等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辅助诊断。例如血常规等检查了解患者一般状况,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干扰。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女性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外阴慢性病史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如实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检查前后要做好相应的评估和准备,确保检查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