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叫妈妈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在10-14个月左右开始有意识叫妈妈,受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若18个月后还不会有意识叫妈妈且有其他语言发育迟缓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
一、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
宝宝语言发育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通常从出生后的发音开始,先有简单的喉音、哭声等,随着月龄增加,会逐渐出现咿呀学语等阶段。在8-9个月时,宝宝可能会无意识地发出类似“妈妈”的音,但并非有意识地称呼妈妈。到10个月左右,部分宝宝开始能够在有一定情境关联下有意识地叫妈妈,比如看到妈妈时主动叫出。
二、影响宝宝叫妈妈时间的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语言发育较早的亲属,宝宝可能受遗传影响,语言发育相对较早,叫妈妈的时间可能偏早;反之,若家族语言发育普遍较晚,宝宝叫妈妈的时间也可能相应推迟。
2.环境因素:
语言刺激:如果宝宝所处环境中,家人经常与宝宝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频繁跟宝宝说“妈妈”等词汇,宝宝接收的语言刺激多,可能会更早地有意识叫妈妈。例如,家人每天多次对着宝宝清晰说“妈妈来了”“宝贝叫妈妈”等,宝宝接触这种语言刺激的频率高,可能促进语言发育。
社交互动:宝宝与家人有较多积极的社交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被鼓励表达,也有助于语言的发展。比如家人在宝宝试图表达时及时给予回应和反馈,强化宝宝说话的意愿,从而可能让宝宝更早地有意识叫妈妈。
3.个体差异:每个宝宝自身的神经系统发育、运动发育等情况不同,也会影响语言发育进程。有些宝宝可能大运动、精细运动等发育较早,语言发育也可能相对提前;而有些宝宝可能在其他方面发育稍慢,但整体发育是正常的,语言发育也会遵循自身节奏,叫妈妈的时间可能稍晚,但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都属于正常情况。
三、关注宝宝语言发育的其他方面
除了叫妈妈的时间,还需要关注宝宝其他语言相关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叫妈妈的同时是否有相应的指向动作,是否能理解简单的语言指令,如听到“把玩具给妈妈”能做出相应动作等。如果宝宝在18个月后还不会有意识叫妈妈,同时伴有其他语言发育迟缓表现,如不会说其他简单词汇、对语言指令完全无反应等,建议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进行进一步评估,排查是否存在语言发育障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