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在运动发育、姿势、反射、喂养、哭闹、视听反应等方面有异常表现,如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原始反射异常、喂养困难、哭闹异常、视听反应异常等,家长需密切关注,尤其高危婴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利于预后。
姿势异常
脑损伤婴儿还会出现异常姿势。常见的有角弓反张,即婴儿头向后仰,背肌强力收缩,身体呈弓形;或者呈现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下肢交叉、尖足等异常姿势。这些异常姿势是由于脑部损伤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导致身体姿势的协调性和正常性遭到破坏。
反射异常
正常婴儿存在一些原始反射,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的情况。例如,拥抱反射正常足月儿生后3-4个月消失,早产儿纠正月龄4-6个月消失,如果脑损伤婴儿拥抱反射4个月后仍不消失,就属于异常;还有握持反射,正常足月儿生后3个月消失,脑损伤婴儿握持反射持续存在也提示可能有脑损伤问题。
喂养困难
很多脑损伤婴儿会有喂养困难的表现。如吸吮无力,吃奶时不能很好地含住乳头或奶嘴,吞咽不协调,容易出现呛奶、吐奶等情况。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支配吞咽和吸吮的神经功能,导致婴儿在进食过程中出现障碍。
哭闹异常
脑损伤婴儿可能出现异常的哭闹表现。比如持续哭闹不安,不易安抚,与正常婴儿相比,脑损伤婴儿的哭闹往往缺乏规律,可能在不饥饿、不困倦等正常引发哭闹的原因不存在时也持续哭闹。这可能是由于脑部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婴儿感觉不适而通过哭闹来表达。
视听反应异常
在视听反应方面,脑损伤婴儿也可能出现异常。例如对声音的反应不灵敏,叫其名字时没有正常婴儿那样的反应,或者对光线、色彩等视觉刺激的反应不如同龄正常婴儿敏锐。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婴儿的听觉和视觉神经传导及处理功能。
对于婴儿脑损伤的这些表现,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发现婴儿有上述异常表现中的一项或多项,应及时带婴儿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特别是早产儿、有缺氧窒息史等高危因素的婴儿,更要加强监测,因为这些婴儿发生脑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早期干预对于脑损伤婴儿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婴儿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