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排空乳汁、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伴有感染征象时用相对安全抗生素且考虑特殊人群;中医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手术治疗,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并加强护理。
一、一般治疗
排空乳汁:哺乳是急性乳腺炎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频繁哺乳或使用吸乳器将乳汁排空,防止乳汁淤积,这有助于缓解炎症和促进恢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都应鼓励其坚持有效哺乳。例如,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哺乳,频繁的吸吮能帮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
局部热敷:可采用温热的毛巾敷于乳房局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皮肤感觉不敏感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需格外谨慎。
二、抗生素治疗
适用情况:当急性乳腺炎伴有明显的感染征象,如高热(体温>38.5℃)、局部红肿热痛加重、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时,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优先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等对哺乳期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具体药物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但临床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等。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需要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用药期间可能需要暂停哺乳或调整哺乳时间。
三、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如肝郁气滞型可选用逍遥散加减,清热解毒型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等。中药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肿胀消退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需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处方。
中医外治:包括中药外敷,如使用金黄散等中药调成糊状外敷乳房,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还有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气血流通,辅助治疗急性乳腺炎,但针灸操作需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确保安全规范。
四、手术治疗
脓肿形成时的手术:当急性乳腺炎发展至脓肿形成阶段,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应选择波动感最明显的部位进行切开,切开后要保持引流通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手术操作需注意精细,减少对乳房组织的损伤,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要考虑到美观等因素的影响。术后要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