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病因是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乳汁淤积与哺乳相关情况(如姿势不当、间隔过长)及乳腺结构特点有关,细菌感染通过乳头皮肤破损入侵,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哺乳等降低风险,非哺乳期也需关注,发生应及时就医处理。
1.乳汁淤积因素
哺乳相关情况:对于哺乳期女性而言,若存在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含接乳头不当等情况,会导致婴儿不能有效吸吮乳汁,进而引发乳汁淤积。例如,部分婴儿可能只吸吮一侧乳房的乳头,而未充分刺激另一侧乳房的乳汁排出,使得乳汁在乳房内积聚。此外,若产妇哺乳间隔时间过长,乳汁不能及时被排空,也容易造成乳汁淤积。一些产妇由于工作等原因,不能按需哺乳,导致乳汁长时间存留在乳腺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乳腺结构特点:不同乳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女性乳腺导管较为迂曲、狭窄,这使得乳汁排出相对困难,更容易发生乳汁淤积。比如,一些女性先天性乳腺导管发育异常,相较于乳腺导管正常的女性,其发生乳汁淤积的概率更高。
2.细菌感染因素
细菌入侵途径:乳头皮肤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之一。哺乳期女性乳头容易因婴儿吸吮过度、摩擦等原因出现微小破损,常见于乳头皲裂。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破损的乳头侵入乳腺组织。例如,婴儿吸吮时用力过大,可能导致乳头表皮受损,细菌便有机会进入乳腺内部。另外,不注意乳头清洁卫生,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产妇乳头局部沾染细菌后,若未及时清洁,细菌可能沿着乳头逆行进入乳腺导管引发感染。
细菌种类:急性乳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在乳汁淤积的环境中大量繁殖,从而引起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乳腺炎占急性乳腺炎病例的大多数,其感染后会引起乳腺组织的红肿、疼痛、发热等一系列炎症表现。
对于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正确的哺乳方法,保持乳头清洁卫生,及时排空乳汁,以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若发生急性乳腺炎,应及时就医,早期可通过局部热敷等非药物方法促进乳汁排出,缓解症状。对于非哺乳期女性发生的急性乳腺炎,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同样需要关注乳腺局部情况,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