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有乳房红、肿、热、痛及发热等症状。非药物干预包括频繁让婴儿吸吮或用吸奶器排空乳汁,以及用40-50℃温毛巾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皮肤破损或化脓时不宜热敷)。若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如发热不退、红肿范围扩大、出现波动感等要及时就医,哺乳期女性用药需遵医嘱,要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休息,婴儿喂养要安全且密切观察其状况。
一、急性乳腺炎的识别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若乳房出现上述异常表现,需警惕急性乳腺炎。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对于哺乳期女性,应频繁让婴儿吸吮患侧乳房,若婴儿吸吮不力,可用吸奶器将乳汁充分吸出,以达到排空乳汁的目的,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排空乳汁可减轻乳房肿胀,缓解炎症。例如,研究表明及时排空乳汁能有效降低急性乳腺炎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均适用此方法,婴儿吸吮时要注意正确的含接姿势,以保证有效吸吮,同时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损伤,这与降低感染风险相关。
2.局部热敷
可使用温毛巾热敷乳房,温度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但需注意,若乳房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炎症加重出现化脓等情况时,不宜热敷。对于有基础疾病或皮肤感觉不敏感的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三、及时就医评估
当哺乳期女性出现急性乳腺炎症状,经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如发热持续不退、乳房红肿范围扩大、出现波动感(提示可能形成脓肿)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身健康和婴儿的喂养安全。用药方面需谨慎,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使用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正常分泌。婴儿在哺乳期要确保得到足够且安全的喂养,密切观察婴儿在母亲患病期间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